臺灣傳統音樂(平裝) | 拾書所

臺灣傳統音樂(平裝)

$ 395 元 原價 500

閱讀導引

  ◆經由「閱讀」要了解「音樂」,無論作者、編者、讀者都非常須要費心。呂錘寬教授建議:不妨分成「樂曲」、「樂器」、「欣賞」三部分來了解;因此,緒論結束後,讀者可以分別選擇樂曲、樂器或欣賞任何一章來閱讀,再續接結語。

  ◆編者也在書中規劃了四種「敘述文字」的進行,讀者若先了解設計的架構,閱讀時將很容易在文圖中自由進出的:

  一、加注音的本文:這主要是敘述,也是淺要的敘述,漏了它,就等於沒有閱讀。

  二、未加注音的本文:是深一層的解說。因為我們明白,讀者身邊能尋得的資料有限,這是為「想進一步瞭解」的讀者設計的。

  三、註解文字:是專有名詞的補充說明。

  四、圖片的說明文字:圖片不能傳遞音樂,但能顯示臺灣傳統音樂的真實環境,文字也在說明這個環境。傳遞了作者、編者的用心,願讀者閱讀愉快。

本書特色

  學習 預約廣大的視野

  我們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是從核心往外開發的;猶如漣漪,一圈圈向外擴展;又如雪球,一層層往外增生。從嬰兒張開雙眼、幼童邁開小腿開始,每一步向外的探索,在生命的圓環裡都是成圈在變大的。

  因為學習,我們的見識增長了,也因為學習,我們的感覺加深了,終於能纍積出既深且闊、密密實實的經,做為明日生活的根柢。

  踏實的學習,愈早開始愈好,因為結實有的內圈,絕不會落得外圍鬆軟無形的。

  鄉土 從內圈個開始

  鄉土,是圍繞在你身邊、由親友、老師、同學、鄰居和家庭、學校、社區、城鎮等,構築出來的一種固有環境。這層層疊疊、活潑生動、出現在眼前的人、事、物,正是我們課外學習的無窮資源。成長中的你,是不是該走出教室,走入身處的環境中呢?是不是該在上一代延續下來的生活形態中,明白自己所繼承的社會,預它的變遷呢?

  在這裡,我們介紹臺灣鄉土文化中,有遊戲精神又富創造力的各種藝術,做為年輕朋友瞭解斯土斯民的踏腳石。請細心翻閱,更期盼你能感覺出,學有專精的作者們,對自己鄉土永恆的熱愛和深切的投入。

  藝術 生命珍貴的萌發

  我們明白,會長大成為一棵榕樹,或是一叢玫瑰,從來不曾是因為澆灌的結果,它必定在生命萌芽的起點,就已滿載往後成長的基因。而藝術燦爛的花朵,也正因為是:在我們祖先或我們自己的心中,早己根植著一個,想用藝術來反映生活世界的美麗的原始渴望。從這個角度來看,鄉土藝術可以說是最接近人類藝術的萌芽點了。

  鼓勵學習鄉土藝術,未必就是一味的墨守、歌頌。畢竟認識並認同自我鄉土的美好與可貴,是最初的創造與欣賞,但是,創造力起源於熱愛,而要欣賞得先鍾情,只有在學習中交互感染,才能領略並提昇美的感受力,才能以踏實的基礎來開步創造,並輕鬆走進世界。

作者簡介

呂錘寬

  音樂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南管、北管音樂、道教儀式音樂。

  現任國立藝術學院教授、間傳統藝術研究所所長、傳統音樂系系主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兼任教授。

  著有「台灣的南管」、「泉州絃樂(南管)研究」、「泉州絃樂(南管)指譜叢編」、「台灣的道教儀式與音樂」。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