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蘭的戀人:電影與戰爭 | 拾書所

李香蘭的戀人:電影與戰爭

$ 225 元 原價 250

  明星李香蘭曾回憶道:「我自己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是日本人……幾乎忘了自己的日本國籍。」在戰爭時期,每當有抗日活動時,她的心裡是難受的,因為生在中國,長在中國,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領土上,她不得不隱瞞自己是日本人的事實。

  來自臺灣的導演劉吶鷗,在上海與日人共事、合作籌拍電影,因而被冠上「漢奸」的罪名甚至引來殺機。

  一位明星、一位導演,在為國家電影宣傳的時空背景下互動、往來,究竟發展出什麼樣的情節與故事?作者透過巧妙的鋪陳,字裡行間透露出兩人耐人尋味的關係以及國家宣傳政策運用在推展電影工作的真實情境。

  ※註

  關於劉吶鷗:

  臺灣人,本名劉燦波,一九○五年出生於臺南新營鎮。在他出生的年代,臺灣是日本的殖民地,而之後他以日本國籍的身份到上海求學、從事電影工作,並在日人所投資的中華電影公司工作。一九四○年九月三日,他在餐館附近遭到槍擊,而其死因成謎。

  關於李香蘭:

  一九二○年在滿洲奉天(今遼寧省瀋陽市)出生,原名山口淑子。十八歲時,以中國女演員的身份協助日本拍攝電影,除此之外,也唱過夜來香、何日君再來等多首耳熟能詳的歌曲,而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明星。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戰敗」,李香蘭被視為漢奸,於是恢復「山口淑子」的身份而被潛送回日。

本書特色

  譯稿書名中的關鍵字-「戀人」,其主要敘說的對象是劉吶鷗。而由於李香蘭聲名遠在劉吶鷗之上,而其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以「李香蘭的戀人」為題,如同將一個有關名人的生活公諸於世,更能引起讀者的興致。因此全書以劉吶鷗為主,李香蘭為輔,敘述了劉吶鷗三十六年的生平,以及其與李香蘭之間的關係,這樣的結構安排,足見作者田村志津枝的匠心獨具。

作者簡介

田村志津枝

  日本人,一九四四年在臺南市出生,早稻田大學文學系畢業,專攻德國文學。是作家、影評人,也是日本大學講師。

  一九八二年起開始將臺灣電影介紹到日本。著有:《銀幕後面看得到的台灣》、《候孝賢的世界》、《悲情城市的人們》、《發現台灣》等等。

譯者簡介

石觀海

  本名孫東臨,現為武漢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吉林大學珠海學院中文系教授。曾於日本四所大學執教或客座研究多年,著有:《中國文學編年史.漢魏卷》(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國文學簡史》(武漢大學出版社)、《中日交往漢詩選注》(與李中華合撰,春風文藝出版社)等書。譯有:《吉川英志——作家與作品》(池田大作著,武漢大學出版社)。

王建康

  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日語廣播講座主講、現為日本千歲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主編有:《日本當代走紅女作家林真理子精品系列十種》(與孫東臨共同主編,灕江出版社)等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