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被界定為一種政治制度形式,其實是錯誤地被等同於代議制度以及法治國家。這簡直就像是讓民主躺到Procuste的床上般地隨意肢解,折斷其翅膀。
事實上,我們一直反覆思索的,都是要喚醒民主內在中,解放的發動力……幾乎或完全見不到對民主的墮落、落入寡頭專制或威權主義,提出質問。提出少數人拒絕全盤接受民主之現狀,不願只因為民主∕極權主義這極度明顯的反差,就感到欣慰,而嘗試以別種方式來思考民主。因為那種看法使人以為,所有不是極權主義的,就必然屬於民主。我們可以了解,用這種尺度去測量,那些還不到極權主義程度之民主的墮落,就可以為人忽略,因為根本就不知道要如何去辨識它們。
罕有詮釋者以1843年的馬克思之觀點,以其理解到的民主與國家間那原則上的對立關係,來探索「真正的民主」;更罕見的是嘗試去思索民主的真義,也就是激進的民主,或是野性的民主,又或是生於反抗的民主。一個批判的政治思索之源頭,似乎顯得枯竭了。我們因此並不訝異於政治的思考,都一頭栽入規範化的招喚,一種重回規範,或者更精確地說,是一種重回「規範∕正常的政治」。問題在於這個「規範∕正常的政治」是什麼?
作者簡介
米蓋勒.阿班樞(Miguel Abensour)
政治哲學家。1939年生於巴黎。巴黎第七大學政治哲學榮譽教授。
1985-1987年擔任國際哲學院(College International de philosophie)主席。
Miguel Abensour是當代最具批判性的思想家之一。他所提倡之批判的政治哲學,強調對宰制與國家的批判,依循古希臘到二十世紀堅持自由與解放的思想傳統,在對政治、哲學與烏托邦的重新反省中,彰顯行動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在著述與教學之外,其所參與之知識分子運動,以及1974年起,任法國Payot出版社的【La politique之批判】系列叢書總策劃,都對法國的社會與學術圈帶來深刻影響。尤其現有約70種作品的【La politique之批判】系列叢書,是一個哲學與政治計畫之豐富實現;Miguel Abensour在宣言中說:「La politique之批判是這麼定義的:他反對政治社會學宣稱要建立一個la politique的科學,實則試著將la politique變成一種科學技術規則;它選擇了一個觀點:站在被宰制者,那些居於下層而總是處於常規之外的人們那邊,來書寫la politique;它延續La Boetie睿智地展開的疑問:為何被宰制的多數不起而反抗?」
他的重要著作有:民主對抗國家La democratie contre l’Etat(le felin, 2004, Paris)、從Thomas More到Walter Benjamin的烏托邦L’Utopie de Thomas More a Walter Benjamin(Sens & Tonka, 2009, Paris)……等。
譯者簡介
吳坤墉
臺大社會系畢業。巴黎第七大學政治社會學博士生。社區大學社會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