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完整論述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歷程的入門書(附全書表格光碟)
.作者三十餘年文化資產研究之總整理
.以法制為基準,將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歷程區分為五個時期,以編年史的形式,詳實整理記錄。
.匯編收錄24組台灣文化資產相關之重要圖表與200多幅相關圖片
.大專院校相關系所學生、從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之學者專家的最佳參考書
.文史工作者、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相關官員與文化行政人員的必備工具書
.文建會文資總處籌備處王壽來主任專文推薦
做為「豐富人類精神及智慧無可取代的資源」的文化資產,隨著國際交流便捷及頻繁,已成為展示國家知識力量及文化深度、提升旅遊收益以及國際交流的重要平臺。加上近年來經濟全球化之後,先進國家紛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包括文化資產在內的文化藝術,更成為產業升級或加值的重要根源之一。
然而臺灣近代四百多年來,經歷五個政權先後統治,各時期文化資產保存觀念、機制及成果不一,史料分布既廣且雜,亟需統整以利後效。《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的出版,正是以宏觀的歷史演變為主軸,立足臺灣,放眼國際,透過客觀而詳實的史料重現臺灣文資保存歷程的輪廓,既有助於臺灣文化資產保存的茁壯發展,又能滿足臺灣社會現階段需求。
法律為文化資產保存的基礎。有鑒於此,本書以法制為基準,將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歷程區分為五個時期,以編年史的形式,詳實整理記錄。兩百多幅的圖片,加上十分詳盡的二十四種附表,讓這本通史性著作更為充實。
除了供文化教育行政人員、相關系所師生,以及文化工作者參考之用,本書亦有助於點醒國人疼惜這些得來不易的珍貴但脆弱的資產。
作者簡介
林會承
逢甲大學建築系學士、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英國愛丁堡大學建築哲學博士。
曾任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兼系主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文化資源學院院長、總務長、教務長。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教授。
曾或現任行政院、內政部、文建會、多處地方政府等文化資產相關委員會委員,中研院台史所、教育部、國科會、多所大學等相關委員會委員,台灣建築史學會常務理事。
主要著作為《清末鹿港街鎮結構》、《臺灣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the Villages of the P'eng-hu Archipelago Taiwan in the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藝文資源調查作業手冊(傳統建築及傳統聚落篇)》、《澎湖望安島六聚落空間與形式之建構》、《(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及一○二二嘉義大地震)震災地區文化資產搶救》(系列報告主編)、《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年鑑》(2001-2010主編)、《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遠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