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能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全新增訂版) | 拾書所

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能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全新增訂版)

$ 432 元 原價 480

一九九五年文章首度發表,即引起軒然大波
一九九八年初版成書以來,全球熱銷百萬餘冊,翻譯語言超過二十種
榮獲普立茲獎決選入圍、《紐約時報》年度選書
米勒獎(George A. Miller Award,頒予傑出心理學作家)得獎作者經典代表作
讀者迴響熱烈,各界菁英強力盛讚

  影響孩子未來人格和行為的人,是父母?還是同儕團體?
  關於教養,這本書有最與眾不同的答案。
  那些長久以來被盲目推崇的不敗信條,因為這本書而黯然失色。

  當孩子們功成名就之時,多少的稱譽是父母們應得的?當孩子們作奸犯科為人唾棄時,父母們應該承受多少的責備?這本震撼人心的書,破除了一些有關親子互動深信不移的論點,並提供了該有的解釋。茱蒂.哈里斯藉由她的口才與機智,欲說明在孩童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影響力其實很小,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儕經驗。換句話說,雙親並不能教導孩子社會化,那是孩子們互相教導的結果。

  我們毫無疑問地相信「教養的假設」(nurture assumption)--父母的教養方式能改變孩子的發展 —— 卻忽略了基因的作用,錯把基因的關連性,誤以為是教養的成果。因此,哈里斯以全新的眼光,加上科學證據,審視真實生活中的兒童,並指出「教養的假說」只不過是文化的迷思而已。

  對於傳統的教養信念與偏見,投下了一顆前所未有的震撼彈。

  為什麼移民的第二代說話口音是和同儕相同,而不是和他們的父母相同?在英國的早期上流社會,許多男孩生命中的前八年是和保母在一起,接下來的十年是在寄宿學校生活,結果,言行舉止還是和他們的父親相似,這該怎麼說?「教養的假設」不能解釋這些現象,但是哈里斯可以。

  哈里斯藉由一些民間文獻和科學研究,道出孩童世界的豐富性與複雜性。她指出,從巴西雨林的亞諾馬莫人(Yanomamo,巴西北部和委內瑞拉南部一個好戰的原始民族)到尼加拉瓜的失聰兒童,在第一次社交溝通時,同儕的力量便已改變孩童的生命發展。順著這條思路走下去,我們看到了許多珍貴的概念,例如「早期的母子依附關係,決定了日後的人際互動」並不能解釋一些現實的例子:一些有著慘痛家庭經驗的孩子,並不妨礙他在家庭以外的生活求得成就。

  “ 我想說的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有些被高估了。

  我希望我的理論能讓養育孩子的人放輕鬆一點,讓父母的壓力減輕一點。 ”

  哈里斯提出的理論,將改變為人父母既有的形象。同時,哈里斯也對父母們提出了忠告:你什麼可以做,什麼無法做到。同時也將父母從「不能培育出自信、快樂、舉止得宜的孩子」的罪惡深淵中解救出來。

  《教養的迷思》內容涵蓋極廣,從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靈長類動物學、演化生物學的觀點,它將回歸到生而為人的最根本問題:「我是誰」,以及「我們為什麼會如此」。

本書特色

  ■養子不教誰之過??迷途的父母,請看這本書。
  本書打破傳統教養觀念,指出影響兒童發展的不是天性、不是教養,而是同儕團體。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遷,良有以矣。面對孩子的成長,父母到底該怎麼做?
  本書強調,遺傳與教養方式並非決定孩子人格發展的絕對關鍵要素;父母真要插手,那麼,鼓勵孩子尋找適切的社交團體,並確保他與同儕相處融洽,比什麼都重要。

  ■天下父母心,別把自己搞得太緊張!專家建言和忠告大可不要聽!
  沒有「輸在起跑點上」這回事,「放輕鬆的去享受親子之樂」,把惱人的教養義務轉換成自然而然的天倫之樂,這才是王道。

  ■關於教養,眾聲喧譁中,作者只想說…
  我相信孩子在同儕團體中的表現將影響他的一生。

作者簡介

茱蒂.哈里斯 Judith R. Harris

  曾榮獲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頒予優秀心理學作家之喬治.米勒獎(George A. Miller Award),哈里斯撰寫過多本關於「兒童發展」的大學教科書、暢銷科普書籍,包括《基因或教養》(No Two Alike: Human Nature and Human Individuality)以及這本《教養的迷思》。哈里斯是位獨立的研究者,於演化、社會、發展心理學等領域深耕多年,見解獨到。《教養的迷思》自出版以來,因其挑戰傳統認知的觀點,在學術界引起了廣大的震撼與迴響。

譯者簡介

洪蘭

  福建省同安縣人。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任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加州大學研究教授。一九九二年回臺,先後任教於中正大學、陽明大學,目前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除積極投身科學生根及閱讀推廣工作,亦致力譯介心理學、生命科學等領域書籍,譯作逾四十本,包括《心智拼圖》、《語言本能》、《揭開老化之謎》、《基因複製》等書。

蘇奕君(二版增修部分)

  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系學士、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曾任商周出版《科學新視野》叢書編輯。

推薦者簡介

曾志朗教授

  政大教育系、所畢業,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心理學博士。曾任教俄亥俄州立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臺大心理系、中正大學心理所,及擔任陽明大學校長、教育部長、中研院副院長、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校長等職,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著作包括《科學向腦看》、《見人見智》(與洪蘭教授合著)、《人人都是科學人》、《用心動腦話科學》,並譯有《心理學實驗研究法》(※Experimentation in Psychology※)(與洪蘭教授合譯)等書。

史迪芬.平克教授

  前麻省理工學院心理學教授及認知神經科學中心主任,現任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研究獲獎無數,並獲選為《時代雜誌》二○○四年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公認是喬姆斯基(Noam Chomsky)之後語言學界的天才,也是世界語言學與心智科學領域的領導人物,著有《心智探奇》(※How the Mind Works※)、《語言本能》(※The Language Instinct※)等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