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由秦相國呂不韋在秦始皇親政前夕,秦國行將統一天下的時刻,召集其門下賓客、儒士集體編撰而成,其旨意大概不出兩點:
一是以這一「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的巨著與當時著書布天下者如荀卿之徒相抗衡,以聲張呂門和強秦之威。
二是將呂不韋在秦國實行的政策策略理論化,以作為統一天下後大秦帝國的治國綱領,並企圖藉此既奠下秦國長治久安的理論基礎,又可鞏固呂不韋自己的相國之位和仲父之尊。
本書行文除了少量沒有情節的內容之外,大多注意了故事性,全部借用呂不韋講述過的故事(包括掌故、寓言、傳說和神話)。呂氏智慧多體現在這些故事的講述和評點裡。作者對此做了一些當代語義的評點,以當代人的眼光對呂氏智慧作一些體味和判斷,供讀者參考。或者只把文本中的故事和評點說透,不另加評點,讓讀者從中各自體會呂氏的原意和用心,從而自我生發。
全書將呂氏智慧析分為順天之道、養生之道、治國之道、處世之道、辯證之道、教學之道、音樂之道、戰爭之道和治農之道九個方面等九十九種璀璨的智慧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