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技術×形式
建築的美之軌跡──
以模型再現工程概念與構築的細部,從現下開始思考未來的建築世界遺產
建築是從什麼樣的地方走到「現代建築」的範疇中?
在科學文明與技術的數千年發展,從時間已經不可考的祕魯馬丘比丘古城,到日日增加高度進展、預定於2012年完工、將成為世界第一高塔的東京天空樹。人類築造居所的技術,已經成為令人目眩神迷、不斷超越奇觀的領域。
1964年完工、由丹下健三設計的東京代代木競技場那昂然的大跨距懸吊構造;1973年由當時還很年輕的丹麥建築師烏松所設計出、如橘瓣的雪梨歌劇院;矗立在巴塞隆納、即使至今仍未完工也無法讓人忽視其存在的高第的聖家堂;2008年揭開北京奧運序幕的鳥巢,在九一一攻擊中毀損的世貿雙塔、羅浮宮的倒懸金字塔……
這些讓人耳熟能詳、見過就難以忘懷的美麗建築,都經過了結構工程學的精密考量才得以成形。
本書從建築與結構工程設計的結合進入,透過模型的精確展示,介紹超過150座不思議建築的工學解剖,以8種觀點剖析重要世界建築,帶領讀者進入建築史之中,最精密與不為人知的細部構築。
本書特色
以模型呈現跨時代的建築演化;
對熟知建築的專業人士來說是不能不有的一本guide book,
對喜愛建築的一般讀者來說則將開啟窺見建築本體的新視野,
以及閱讀建築的另一種可能。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日本建築學會(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Japan)
自1886年創立至今,是透過會員間相互協力、以建築相關的學術、技術、藝術方面之發展為目的的公益法人團體。目前有會員3萬5千多人,來自研究教育機關、綜合建設業、設計事務所等單位,也有會員也包含行政官僚、社團、建築材料機器製造商、顧問以及學生等多元身分。為達創立主旨,廣泛地進行包含調查研究、訊息傳播、教育以及建築文化振興、國際交流等要項,在日本全國包含9個分部與36個支所,以助展開在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