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與尺度 | 拾書所

標準與尺度

$ 238 元 原價 250

  何謂「標準」與「尺度」?
  文壇大師朱自清在新舊交替時代
  對文學和教學「舊標準」與「新尺度」的獨到見解

  標準通常有兩個意思。一是不自覺的,一是自覺的。不自覺是指我們接受了傳統的標準,應用在衡量人事物上,但是我們本身並不懷疑,並不衡量,只是照單全收;自覺的則是修正傳統標準,以及採用外來的部分。朱自清將不自覺的種種標準稱為「標準」,而種種自覺的標準稱為「尺度」。而這些分別不只用在道德部分,在文學方面也是如此。

  中國文學自古以來不斷地有著新的變革,朱自清所處的年代正值五四運動,大家擁戴著德先生和賽先生,努力實踐打倒禮教,反封建的工作。文學上越來越多人採取新的標準和尺度,加深生活的深度和廣度。正因為如此,朱自清談論著文學和教學的意義,帶給當時的知識分子一個重新思考的通路,對現代人而言,也有著提醒和反思的作用。

本書特色

  本書是朱自清先生的一部重要作品。蒐集了作者所處四○年代中期發表的雜文,共二十二篇,其中大多涉及文學與語言問題。此外亦有論文、論事、論人、論書,但是大都關涉了標準與尺度問題,是知識分子在新舊交替時代對於「舊標準」與「新尺度」的回應,同時也可見出作者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獨到見解。該書文字簡練,見解通達,對於今日讀者啟益良多。

作者簡介

朱自清

  原名自華,號實秋,後改名為自清,字佩弦。幼年受傳統的古典教育,大學時代即開始創作新詩,一九二三年發表長詩〈毀滅〉,在當時的詩壇上發生了很大的影響。一九二五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作轉向散文,同時開始古典文學的研究。抗戰爆發後,曾與葉聖陶合著《國文教學》。享年五十一歲。民初散文家郁達夫曾說:「朱自清雖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夠貯滿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葉聖陶則說:「現代大學裡,如果開現代本國文學的課程,或者有人編現代本國文學史,論到文體的完美,文字的全寫口語,朱先生該是首先被提及的。」可見朱自清在當代受到推崇的程度。作品尚有詩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你我》等,有著作二十餘種,約二百萬字。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