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來以「禮儀之邦」自居,聖人亦以「禮教」作為治平天下之重要手段。縱使中古的公私禮書都已漸趨成熟,但其行用效力卻僅止於政治權力的擁有者,始終無法真正普及庶人。安史亂後國家社會的巨大變動,讓公私禮儀文本出現重大變化:國家禮典因皇權的深入,使其教化功能漸失聖人禮教之原意;私禮文本則在科舉士人提升家族教養之考量下,而競相投入編撰,其中尤以朱熹《家禮》為代表,元、明即將之納入國家禮教規範。透過禮典與家禮之行用,「禮下庶人」的理想在形式上已經達成。此歷史發展的推動力量,正是儒士與君主之治國理想──「制禮以教天下」。本書即在勾勒公私禮書在唐、宋發展的樣貌,及其轉變之歷史脈絡與意義。
作者簡介
張文昌(Chang Wen-chang)
臺灣彰化人,1969年12月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研究領域為中國唐宋史、中國禮儀史、中國法律史,與古代東亞史。學術專著有《唐代禮典的編纂與傳承──以《大唐開元禮》為中心》,研究論文有〈《唐律疏議》與「三禮」〉、〈敬老優齒──試探唐代的優老措施〉、〈服制、親屬與國家──唐宋禮法之喪服規範〉、〈禮教下的親情與恩義──傳統人倫秩序與當代人際關係的教育思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