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世界的毒舌頭與夢想家 | 拾書所

科學世界的毒舌頭與夢想家

$ 432 元 原價 480

  從牛頓到比爾蓋茲,
  科學與科技革命是吵出來的?!
  且看8個偉大科學或科技革命背後的人性爭鋒

  微積分的發明、氧氣的發現、演化論的提出、電力的普及化、原子彈的發明、DNA的發現,還有衛星升空與網路電腦戰爭等重大科學發現和科技突破,一方面象徵著人類心智的躍進,二來也大幅提升了文明的前進。

  成就這些偉大發現的牛頓、拉普謝、達爾文、愛迪生、華生、比爾蓋茲等也因此流傳千古,成為當世與後世所膜拜、崇敬的科學英雄或科技大亨,集所有榮耀於一身,但卻鮮少有人記得他們的競爭對手是誰,他們淪為這些英雄人物光榮事蹟理的配角,蜷縮在寂寞角落裡的二號人物。

  本書試圖挖掘歷史的某個關鍵片段,重現當時的對峙場景,在當事的主角之外,在旁敲鑼打鼓、搖旗吶喊的啦啦隊更是不可或缺,他們或入戲太深,反成為向前衝鋒的打手,升高衝突,甚至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事實上,科學的世界是頭腦的競技,也是殘酷人性的考驗。

  《科學世界的毒舌頭與夢想家》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精采的科學人物在四百餘年的歷史長河中,依序登場,為自己的發現或發明矢志拚搏,我們看到了人類最偉大心智的迸放,也看到了頂尖科學家最人性的一面,試想,沒有了他們不凡的想像與偏執的不服輸個性,今天的科技文明或許是另外一番面貌,科學史恐怕也會死寂許多,我們也看不到言語辛辣的牛頓說出:「如果我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暗諷對手是個畸形的小矮子。

  正如文化評論家南方朔在本書導讀中所說,《科學世界的毒舌頭與夢想家》「讓人們對『創造者』和『夢想家』這個社群有更多理解......實在是本值得再三反芻的精采著作。」

  2012年「青年尬科學-聽、說、讀、寫大擂台」好書100推薦
  2011年中華民國物理學會【百本優良科普讀物】推薦書單

  特別推薦(得獎記錄):

  紀伊國屋2003年12月推薦選書
  金石堂2003年12月強力推薦選書
  《中國時報.開卷》每周書評2004.02.15
  《聯合報.讀書人》每周新書金榜2004.04.11
  2004香港教協會員推薦好書
  2011中華民國物理學會【100本優良科普讀物出版】推薦書單
  2012「青年尬科學—聽、說、讀、寫大擂台」好書100推薦

作者簡介

麥可.懷特(Michael White)

  曾經擔任英國GQ雜誌的科學編輯,英國牛津狄恩布克寄宿中學(D'Overbroeck's College)科學研究與科學演講科的科主任。懷特除了是一位科學作家,發表過上百篇報導當代前沿科學的文章之外,還是一位音樂人,曾經是一九八0年代著名樂團湯普森雙胞胎(Thompson Twins)的團員之一。此外,他也是Discovery頻道The Science of the Impossible系列影片的顧問。已出版二十本書籍作品,包含了《史蒂芬.霍金》(與約翰.葛里賓[John Gribbin]共同撰寫)和《牛頓》二本暢銷傳記。目前與妻兒定居於英格蘭。

譯者簡介

齊若蘭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校區新聞碩士,曾任職好時年出版社、《天下雜誌》、《康健雜誌》。譯作包括《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杜拉克教我的17堂課》、《杜拉克給經理人的行動筆記》、《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從A到A+》、《基業常青》、《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當我們變成一堆數字》、《數學奧林匹亞特訓班的一年》、《最後一個甜甜圈不要拿》、《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一萬小時的神奇威力》、《學創意,現在就該懂的事》;並採訪整理《棋局雙贏》、《設計管理的美力競界》等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