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科學界已經相當清楚大氣、原子核、輻射,接著是輻射的生物效應,這在三十年前並不那麼清楚。通常,科學普及讀物是為了讓人覺得驚豔和受到鼓舞,這很重要。但現在的目標更樸素與務實:讓讀者確實瞭解核子威脅(以正確的科學說明)、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改善我們的環境(這可是關係著我們的存亡)。
本書的結論也許和目前的世界輻射規範不同,而讓你大吃一驚,但是,科學文獻上有相當多的近代輻射生物學研究結果,均迥異於目前的世界輻射安全法規,可惜,有興趣的大眾可能不知情。核子科技的成本很高,部分原因在於輻射安全的法規過於嚴苛。若能大幅度放寬,則將助益於建設更多的核能發電廠。
近來的這些科學發現和氣候變遷無關,雖然氣候變遷使得現在的能源問題更顯重要。但是為何民眾認為輻射與核子科技非常危險?本書會詳細解釋,也描述現在核子科技提供大量無碳的電力,又幫助提供食物與乾淨用水等。
本書特色
許多人認為核能有安全顧慮,是嗎?
對此簡潔問題的簡潔答案應為「否」;
本書志在以易解方式解釋與探討此問答。
作者簡介
頁里森Wade Allison
頁里森博士現為牛津大學克柏學院(Keble College)院士和牛津大學名譽教授。畢業於牛津大學物理系,然後留校當教授,總計超過四十年。早期研究基本粒子物理,尤其是相對論粒子的輻射場,以後的興趣和專長更廣。最近出版《探測與造影的基礎物理》(Fundamental Physics for Probing and Imaging)是為牛津醫學物理課程而寫的進階教科書,內容包括輻射與其臨床醫學和更廣泛的應用。
譯者簡介
林基興
林基興博士現為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研究員、環保署「非游離輻射預警機制風險評估小組」主席。曾任公益科學月刊社理事長。台大畢業後,到中山科學院研究。取得美國華盛頓大學工程博士後,教書與博士後研究。回國後曾在台大化工所兼課、服務於行政院科技顧問組。著作包括《電磁恐慌》、《為何害怕核能與輻射》、《風雲100:我國百年科技大事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