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形氣論傷寒、溫病【增修版】 | 拾書所

內經形氣論傷寒、溫病【增修版】

$ 665 元 原價 700
  《內經形氣論傷寒、溫病》初版經過十年,重新修訂應該是時候了,筆者在新書中,增加了形氣(動態陰陽五行)基本理論及概念的十六幅彩圖,又修訂了第七章〈脈要精要講義〉。
 
  傳統中醫一向重視「望聞問切」四診,切診之技巧最為困難,《內經》曰:「氣口成寸,以決死生。」在診斷中,至為重要。脈診在《黃帝內經》、王叔和《脈經》的基本建構下,已經有完備的指引及教導。只要把中醫陰陽五行弄清楚,「脈診」一點也不困難,但前提是要把《內經》的基本功夫練好,這正是「形氣論」整部書的原意。
 
  本書的〈脈要精要講義〉扼要地敘述「象思」之要,陰陽、形氣、五臟六腑等,都是言氣機的,陰陽五行本身就是以「象」思維來呈現。脈以「象」言,所以習慣稱為「脈象」,本書依據清・林之翰《四診抉微》,將切診所載技巧及重點整理出來,只要按步就班,脈象要領必然能夠「心中易了,指下靜明」。
 
  脈象是將「理法方藥」帶進臨床的重要依據,中醫氣血營衛、形氣之有餘及不足,盡都在脈診之中。如易老所言:「若非診切,無由識也。」回應了切脈論病之重要性,古今無異。
 
  筆者臨床三十餘年已,見證了歷代名醫「理法方藥」為導向之臨床療效,中醫治病之能,在當今之世,仍然大有功效。中西世代交替,何必捨近求遠?中醫耄耋也一直強調「讀經典」,這是二千年來,與中醫寶庫接軌的惟一途徑,其泉源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以脈診作為監測氣血營衛之工具,直指古人臨床診斷之心法,合乎「內經原旨」,此乃增修本書之目的,雖然篇幅頁數不多,但可以看作是本書之精髓,微妙在以指視物,掌握脈象之理,是臨床發揮之至極。《內經》言:「『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淺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筆者「脈象」此篇,近乎此意。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