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別裁 | 拾書所

詩經別裁

$ 221 元 原價 280

  《詩》不僅是美的文辭,而且是美的聲音,故它既是文典,而又可以作為「樂語」,作為「聲教」。

  本書作者學問精深、功力深厚,讀其書不覺令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欲學《詩經》者不可不讀!!

  「說起『詩三百』,我們今天總把它看成是『純文學』,不過當時卻不然。後世所說的文學,以及官僚,文人,民間,這些概念那時候都還沒有。《論語‧□先進》中說到的孔門四學,曰德行,曰言語,曰政事,曰文學,此所謂『文學』,包括《詩》,也包括《書》和《易》,大致是指流傳於當時的文獻典籍而言。而《詩》不僅是美的文辭,而且是美的聲樂,故它既是文典,而又可以作為『樂語』,作為『聲教』,為時人所誦習。」

本書特色

  本書既非以《詩》為經,又非以《詩》為詩,而另走一條以《詩》為《詩》的路子。我們不妨把這稱之為「還原的讀法」。也就是說,回到《詩》的年代,根據《詩》的功用和性質,去體會《詩》的涵義。也可以認為這是返回《詩》的語境的一種讀法。

  如果說經學派重視的是教化,文學派講究的是詩意,「還原的讀法」則力求體會《詩》中的人情。

  因為《詩》仍是訴諸某一文字形式,人情仍是要具體表現出來,而這裡是用「《詩》的看法」來吸納「詩的看法」。由於堅守自己這樣一個出發點,在「別裁」歷代對《詩》的「詩的看法」時,仍然保持著自己的特色。

  本書選了《詩經》四十七篇,每首下面都有注釋。但和一般讀本的不同處是:會選擇認為最適當的古注來注釋詩中的文字,有時候在一處有多個解釋,讓讀者自己選擇適合的意義。

  本書的特色在於:

  1.以情心去體會。
  2.或正面讚美,或側面反證,重現《詩經》時代初民天地的美好。

作者簡介

揚之水

  江諸暨人,醉心文史,博學多識;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員。靠自學考入三聯書店,於1986年至1996年擔任《讀書》雜誌編輯。張中行《負暄三話》為其立傳。1996年起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師從孫機先生開始深入研究文物考古,用考古學的成果來研究文學作品,著作有《終朝采藍》、《詩經別裁》、《古詩文名物新證》、《詩經名物新證》、《先秦詩文史》、《明式家俱之前》、《奢華之色》等。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