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千年前的貝幣至清末的方孔圓錢都歸入古錢範疇。
各個時代的古錢,都有其各自不同的風格特徵,或出於需要、或出於規定而形成不同於前代的差異。
中國古代金屬幣長期採用鑄造生產,直至清代末年才以機製工藝而取代。
半兩錢始創於戰國時期的秦國,至漢武帝元狩五年止。
古錢界的「三絕」:新莽錢、宋徽宗錢、金章宗錢。
中國古代貨幣依性質劃分,可分為實物貨幣、金屬稱量貨幣、紙幣三種。
在中國歷史上,海貝、穀、帛、工具、農具等生活必需品都曾經取得過實物貨幣的資格。
金屬稱量貨幣有刀幣、布幣、銅貝錢、圜幣(圓形圓孔錢)、方孔圓錢等五種。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青銅質的方孔「半兩」圓錢推行至全國,此後,這種制度一直延續了兩千年。
紙幣的淵源可追溯到唐代的「飛錢」,以後的宋、金、元、明、清皆有使用,有可兌現及不能兌現兩種,嚴格地講,可兌換硬通貨的稱鈔票,否之稱為紙幣。
歷史上,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曾一再遷移,又有幾次大動亂時期,出現幾個政權並存的局面;加上全國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形成了中國古代貨幣的地方性特徵。
收藏者可根據這些地域特徵進行有針對性的搜集。
本書特色
中國錢幣大致可分古錢、銀幣、銅元及紙幣四大門類。其中,古錢是錢幣收藏的大宗,從五千年前的貝幣一直到清末的方孔圓錢、都歸入古錢的範疇。從古錢幣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中國冶煉技術的進步,穩定的政治給予貨幣流通使用的環境。藉由古錢幣的蒐集,可以讓我們對中國歷史有一清楚的了解。因此古錢幣的蒐集,可以說是集知識、藝術、投資於一體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