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的書寫與深邃的內涵。」──《時人》雜誌
★《時人》雜誌年度選書
★《波士頓環球報》2012年度最佳新書
★《頁岩》電子雜誌2012年度最佳好書
拯救小鎮!拯救莎士比亞劇院!拯救我們的夢想!
每一個人都拼命尋求美滿的人生……
一九三○年代,麻州中部的小鎮——凱斯喀即將因興建水庫而被淹沒。在這個為生存而戰的小鎮上,一個渴望不受生活拘束的女畫家黛思狄蒙娜‧哈特,為了拯救病危的父親和他僅存的財產——曾經風靡一時的「莎士比亞劇院」,不得不嫁給鎮上開藥妝店的老闆,並困守在這乏味的婚姻當中。
對一位畫家同行的愛慕,使黛思心中的不滿足越來越複雜。她在矛盾的抉擇中飽受折磨:要忠於婚姻,又想追求自由;要背負家庭責任,又想擁有對創作充滿熱情的藝術家生活。她一定得信守承諾嗎?她真有可能掙脫道德上的束縛嗎?
黛思選擇為愛奮不顧身,並且編織了一連串的祕密,但隨著一具屍體的浮現,麻煩接二連三的出現,她不僅差點毀了自己,也可能摧毀一個小鎮和她深愛的父親留下的遺產……
本書描寫一名年輕女畫家如何一步步掙脫婚姻束縛,放下愛的執念,最後完成自我實現,作者透過即將淹滅的小鎮,隱喻女畫家猶如溺水般在良知、愛欲及野心的湍流中掙扎。
本書特色
1.結構完整,文筆流暢,對人物言行和景觀的描述細膩寫實,作者說故事的功力堪稱一流。
2.情節複雜,尤其對女主角複雜的心理狀態與情緒刻劃入微。
3.主題多重,觸及親情、婚姻、愛情、藝術創作、男女不平權、淪為政策犧牲品的人民處境等,讓讀者在閱讀同時有機會多方省思。
名人推薦
「故事發展宛如莎士比亞悲劇,結局始料未及。猶如置身於一個溺水小鎮,讓你無法轉移視線或不在驚訝中反覆思考。」──《波士頓環球報》
「華麗的書寫與深邃的內涵。本書探索女人夾在應盡的職責與內心深處的欲望之間的困境。這種衝突由來已久,但奧哈拉以純熟的筆法,讓人對這個話題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時人》雜誌年度選書
「奧哈拉熟練地結合愛、野心、忠誠與背叛幾個不同的主題,形成一部結構緊密的小說,並賦予結局一個諷刺的轉折。」──《圖書館》雜誌
「主角黛思狄蒙娜‧哈特是個淹沒在選擇中的女人:為拯救垂死父親的遺產並給他遮風避雨的住處,而不得不結婚。當黛思狄蒙娜愛上別的男人……一具屍體浮現,麻煩接二連三出現,讓你無法自拔地一頁接著一頁往下讀。這本小說很適合在寒冷的日子坐在火爐旁沉思事物的不變性。」──《頁岩》電子雜誌2012年度最佳好書
「工程師於一九三○年代建造括賓水庫時,有四個麻州中部的小鎮消失在水中。瑪麗安‧奧哈拉的這本初試啼聲之作,記述了這樣一個(虛擬)小鎮及其居民的命運,尤其是一個野心勃勃卻被困在沒有愛情的婚姻中的藝術家黛思狄蒙娜‧哈特‧史波丁。《犁頭》雜誌前小說主編奧哈拉透過主角的經歷提出引人深思的問題:如果藝術不具有永久價值,那麼什麼東西才有?你可以再倒一杯水來思考這個問題。」──《波士頓環球報》2012年度最佳新書
「書中描繪的舊時代與地方特色栩栩如生;人物活靈活現,充分展現人性的複雜面。故事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發展,富說服力又引人入勝,張力十足,讓我欲罷不能,直到讀完最後一行優美佳句。」──金‧愛德華茲,紐約時報暢銷書《不存在的女兒》與《夢之湖》作者
「瑪麗安‧奧哈拉邀請讀者進入年輕女畫家黛思狄蒙娜‧哈特的世界,看她為愛奮不顧身而編織的一連串祕密,不僅差點毀了自己,也可能摧毀一個小鎮和她深愛的父親留下的遺產。豐富的圖像比喻和欲望的忽隱忽現,本書探索對生命、對愛、對藝術的熱情如何決定命運。」──羅賓‧奧利維拉,紐約時報暢銷書《我名叫瑪麗‧薩特》作者
「情節錯綜複雜、充滿戲劇性且跌宕起伏,瑪麗安‧奧哈拉精湛的技巧可與普洛斯彼羅相媲美。我們看到男人與女人在他們糾纏的關係中呈現出來的軟弱,每一個角色都拼命尋求美滿的人生。拯救小鎮!拯救莎士比亞劇院!拯救我們的夢想,我們哭泣禱告。」──蘇珊‧維瑞藍,紐約時報暢銷書《穿風信子藍的少女》作者
「瑪麗安‧奧哈拉的初試啼聲之作令人聯想辛克萊‧劉易斯的《大街》。故事引人入勝,文體淺顯易懂,描述一名很有天賦的畫家在實踐抱負與順從命運之間進退兩難。期待看到這位傑出作家更多的作品。」──珊德拉‧達拉斯,紐約時報暢銷書《我願為妳祈禱》作者
「出色的文學成就。筆法精細嫻熟,讓人欲罷不能。」──唐‧李,Country of Origin作者
「瑪麗安‧奧哈拉在本書中塑造了一個出色的女主角和錯綜複雜的情節。我感覺彷彿被帶到一九三○年代的麻州,為黛思狄蒙娜的選擇環環相扣深感震撼。一本動人、知性且令人心滿意足的小說。」──瑪歌‧利弗西,The House on Fortune Street及Eva Moves the Furniture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