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後,台十七線北從二仁溪至高屏溪共計約63公里,沿途有約20多處漁港。近年來因隨著都市發展往市中心移動,相形下沿海漁村逐日沒落及邊陲化,再加上海洋生態的枯竭使長年依海維生的漁民難以為繼,昔日易見的漁村海洋文化亦逐漸消失,而歷史悠久的紅毛港漁村及援中港在2010年也消失於洲際碼頭與軍港的擴建工程中。
高雄是座海港城市,海自古以來便已存在,人為了捕魚而隨岸擇居,從寮集結成社,從社發展成村,每個漁村或漁港皆有其發展歷史上的偶然性。筆者今日重新踏查城市邊陲的沿海漁村,試著從邊陲回望探源一座現代城市的初始輪廓,用相機紀錄此刻的高雄海邊樣態,也同時書寫勾勒出靠海營生的漁人臉譜,以圖文匯集成高雄漁港光景的攝影札記《打狗漁村》。
本書特色
1.內文書寫高雄沿海十六處海邊漁村的人文風景,計有白砂崙、茄萣、永安、彌陀、蚵仔寮、柴山泊地、哈瑪星、旗津、前鎮、紅毛港、鳳鼻頭、中芸及汕尾等漁港漁村
2.筆者彙整1999~2013拍攝於高雄沿海漁村景色之靜照,有漁人故事、漁村地貌變遷、季節性捕撈紀錄、海邊人文風情等,共計165幀攝影靜照呈現高雄沿海多元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