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聖書:論語
現在你打開了書頁。讓我們先恭喜你:你已經把握了知識的鑰匙。論語是中國經典中,最好的一部。因為論語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聖人的言行錄,也是中國文學中最好的傳記書。對於這;兩點,只要你看完現在手上的這本書,你就一定能充分了解並加以認可。 論語這部書,大部分是孔子和他的門人或別人的談話。這些談話,最原始的紀錄應該是出於孔子的門人。在孔子歿後若干年,門人開始編集的工作,論語裏已經稱孟敬子的諡(人死後才有諡),自然不是孟敬子生前編定的,想來論語的編定已是孔子歿後的四、五十年,甚至晚到戰國時了。 現在論語...
‧歷史的長城:史記
《史記》是兩千年前司馬遷所寫的一本歷史鉅構。全書包含的時代相當長,從傳說的五帝時期到司馬遷生活其間的漢武帝時代。司馬遷不謹記述中國,還描寫了中國四周的民族,如朝鮮、匈奴和西南夷等。當時的中國人相信,這些地區加上中國就構成了整個世界,所以司馬遷所寫的不單單是中國史,也是世界史。 《史記》不僅寫出時代與邊裔的歷史,還描寫政治、經濟、天文、地理、音樂、卜卦、祭祀等人類生活的各種面貌,所以也是一部文化與社會史的書。 司馬遷執筆寫《史記》之前,曾經旅行全國兩次,考察史蹟。第一次旅行時,他才二十歲前後...
‧哲學的天籟:莊子
莊子是一本大自然的智慧。凡是讀煩了四書五經的人,如果想得到更高的智慧,便請你到莊子大自然智慧的雲海來散散步吧。 什麼叫做大自然的智慧?請看下面一個可愛的故事。 匠石有一次帶了幾個弟子,要到齊國去。 他們師徒一行,來到山路轉彎的地方,看見一座土地廟的旁邊,長著一棵巨大無比的樹。這棵樹的主幹,要到半山以上才有分枝。這棵樹的樹蔭,可以容納好幾千條牛在樹下睡午覺。 匠石的弟子,面對這棵怪樹,都看呆了。匠石卻掉頭不顧,繼續走他的路。 不久,弟子們追了上來,問道:「師父,自從我們追隨您學習工藝以..
‧梁山英雄榜:水滸傳
《水滸傳》相傳為元末明初羅貫中作;羅貫中,杭州人,名本,編撰說部甚多,著有《三國志通俗演義》、《說唐》、《粉妝樓》等。又有題施耐庵撰,羅貫中篡修者。施耐庵元東都人,名子安,元末與當道不合,棄官回家,閉戶著書,明金聖嘆斷為七十回以後為羅貫中所續。
‧取經的卡通: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老的傳說,敘述一個和尚率領三位似人非人的徒兒,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作者可能是吳承恩,它匯集了唐宋元明所有的取經與猿猴故事,並展示了無比的智慧和雋永的趣味。
‧生命的大智慧:老子
在你們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人教你們不要表現堅強,而表現柔弱?有沒有人教你們不要表現聰明,而表現愚魯?我想沒有吧。可是,你們知不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卻有這麼一個人教每一個人都這樣做。他不僅教人表現柔弱、愚魯,更教人無為、無我、無欲、居下、退後、清虛、自然……這個人就是老子。諸位一定很奇怪,老子為什麼有這樣的主張?他是不是傻子?告訴諸位,他一點也不傻。不僅不傻,他的智慧之高,簡直令人無法測知。正因為他有超人的智慧,所以他才有這種一般人難以理解的主張。打個比方說,老子好像是「千里眼」,一般人好...
‧儒者的良心:孟子
孟子其人是儒家的聖賢典型,其書是古今士子必讀的經典。因為是聖賢典型,所以在浩浩的歷史長流中,往往被塑成距離之外的孤高形象,望之儼然,難以親近;此外,由於列為科舉必讀經籍,過度的權威化也較易於僵滯其應有的活潑生機。這是今天的新生心靈在面對傳統智慧時首先要化解的障礙。至於如何克服古典語文的閱讀困難,那倒只是技術性的問題而已,並不難處理。 本書的改寫重編即是針對上述問題而發,希望能夠引領青少年朋友走進古代智慧人物的心靈旅程,經歷一次思想王國的冒險。惟有跨越了時空的溝隙,怯除了對權威...
‧六朝異聞:世說新語
原作者劉義慶,是南朝劉宋的宗室,生平最喜歡文學,當地出任江州刺史的時期,他請袁淑、陸展、何長瑜、鮑照諸人,助他完成了「世說」的著作。本書五六百則故事,可說是漢魏晉宋時期,大傳統人文藝術的活動影片,劉義慶以文學家的態度,把歷史的素材,加上他的想像、渲染,來完成這本創造性的著作。
‧龍爭虎鬥: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一書,是由羅貫中依據元朝的三國志平話改編而成。羅氏名本,字貫中,以字行,元末明初人。工於作曲,又善寫通俗小說,相傳他有《十七史演義》的大著作。原本《三國演義》其二十四卷。坊間流傳的乃是清康熙年間毛宗岡改作的一百廿回本。
導讀
親愛的朋友: 改寫大家都熟悉的三國演義,是一件吃重而又不易討好的工作。面對著這一部筆力千鈞的巨作,以及亙立於永恆時空中的鮮活人物,好似以五尺之瘦軀周旋在各路英雄好漢之間,常有深受震懾的感覺。 「想秦宮漢闕,都作了衰草牛羊...
‧失去的大觀園:紅樓夢
《紅褸夢》在各種紛紜的說法裡,通常被認許的一種是曹雪芹寫定前八十回,高顎續成後四十回。曹雪芹,名霑,字雪芹,生於清康熙末期的一七一五年,或雍正初年的一七二四年;卒於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三)或二十八年(一七六四)的除夕。曹氏一生經歷家族的巨變,而本書之作,當是他寫於「蓬牖茅椽,繩床瓦灶」的光景之中。
現在你打開了書頁。讓我們先恭喜你:你已經把握了知識的鑰匙。論語是中國經典中,最好的一部。因為論語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聖人的言行錄,也是中國文學中最好的傳記書。對於這;兩點,只要你看完現在手上的這本書,你就一定能充分了解並加以認可。 論語這部書,大部分是孔子和他的門人或別人的談話。這些談話,最原始的紀錄應該是出於孔子的門人。在孔子歿後若干年,門人開始編集的工作,論語裏已經稱孟敬子的諡(人死後才有諡),自然不是孟敬子生前編定的,想來論語的編定已是孔子歿後的四、五十年,甚至晚到戰國時了。 現在論語...
‧歷史的長城:史記
《史記》是兩千年前司馬遷所寫的一本歷史鉅構。全書包含的時代相當長,從傳說的五帝時期到司馬遷生活其間的漢武帝時代。司馬遷不謹記述中國,還描寫了中國四周的民族,如朝鮮、匈奴和西南夷等。當時的中國人相信,這些地區加上中國就構成了整個世界,所以司馬遷所寫的不單單是中國史,也是世界史。 《史記》不僅寫出時代與邊裔的歷史,還描寫政治、經濟、天文、地理、音樂、卜卦、祭祀等人類生活的各種面貌,所以也是一部文化與社會史的書。 司馬遷執筆寫《史記》之前,曾經旅行全國兩次,考察史蹟。第一次旅行時,他才二十歲前後...
‧哲學的天籟:莊子
莊子是一本大自然的智慧。凡是讀煩了四書五經的人,如果想得到更高的智慧,便請你到莊子大自然智慧的雲海來散散步吧。 什麼叫做大自然的智慧?請看下面一個可愛的故事。 匠石有一次帶了幾個弟子,要到齊國去。 他們師徒一行,來到山路轉彎的地方,看見一座土地廟的旁邊,長著一棵巨大無比的樹。這棵樹的主幹,要到半山以上才有分枝。這棵樹的樹蔭,可以容納好幾千條牛在樹下睡午覺。 匠石的弟子,面對這棵怪樹,都看呆了。匠石卻掉頭不顧,繼續走他的路。 不久,弟子們追了上來,問道:「師父,自從我們追隨您學習工藝以..
‧梁山英雄榜:水滸傳
《水滸傳》相傳為元末明初羅貫中作;羅貫中,杭州人,名本,編撰說部甚多,著有《三國志通俗演義》、《說唐》、《粉妝樓》等。又有題施耐庵撰,羅貫中篡修者。施耐庵元東都人,名子安,元末與當道不合,棄官回家,閉戶著書,明金聖嘆斷為七十回以後為羅貫中所續。
‧取經的卡通: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老的傳說,敘述一個和尚率領三位似人非人的徒兒,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作者可能是吳承恩,它匯集了唐宋元明所有的取經與猿猴故事,並展示了無比的智慧和雋永的趣味。
‧生命的大智慧:老子
在你們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人教你們不要表現堅強,而表現柔弱?有沒有人教你們不要表現聰明,而表現愚魯?我想沒有吧。可是,你們知不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卻有這麼一個人教每一個人都這樣做。他不僅教人表現柔弱、愚魯,更教人無為、無我、無欲、居下、退後、清虛、自然……這個人就是老子。諸位一定很奇怪,老子為什麼有這樣的主張?他是不是傻子?告訴諸位,他一點也不傻。不僅不傻,他的智慧之高,簡直令人無法測知。正因為他有超人的智慧,所以他才有這種一般人難以理解的主張。打個比方說,老子好像是「千里眼」,一般人好...
‧儒者的良心:孟子
孟子其人是儒家的聖賢典型,其書是古今士子必讀的經典。因為是聖賢典型,所以在浩浩的歷史長流中,往往被塑成距離之外的孤高形象,望之儼然,難以親近;此外,由於列為科舉必讀經籍,過度的權威化也較易於僵滯其應有的活潑生機。這是今天的新生心靈在面對傳統智慧時首先要化解的障礙。至於如何克服古典語文的閱讀困難,那倒只是技術性的問題而已,並不難處理。 本書的改寫重編即是針對上述問題而發,希望能夠引領青少年朋友走進古代智慧人物的心靈旅程,經歷一次思想王國的冒險。惟有跨越了時空的溝隙,怯除了對權威...
‧六朝異聞:世說新語
原作者劉義慶,是南朝劉宋的宗室,生平最喜歡文學,當地出任江州刺史的時期,他請袁淑、陸展、何長瑜、鮑照諸人,助他完成了「世說」的著作。本書五六百則故事,可說是漢魏晉宋時期,大傳統人文藝術的活動影片,劉義慶以文學家的態度,把歷史的素材,加上他的想像、渲染,來完成這本創造性的著作。
‧龍爭虎鬥: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一書,是由羅貫中依據元朝的三國志平話改編而成。羅氏名本,字貫中,以字行,元末明初人。工於作曲,又善寫通俗小說,相傳他有《十七史演義》的大著作。原本《三國演義》其二十四卷。坊間流傳的乃是清康熙年間毛宗岡改作的一百廿回本。
導讀
親愛的朋友: 改寫大家都熟悉的三國演義,是一件吃重而又不易討好的工作。面對著這一部筆力千鈞的巨作,以及亙立於永恆時空中的鮮活人物,好似以五尺之瘦軀周旋在各路英雄好漢之間,常有深受震懾的感覺。 「想秦宮漢闕,都作了衰草牛羊...
‧失去的大觀園:紅樓夢
《紅褸夢》在各種紛紜的說法裡,通常被認許的一種是曹雪芹寫定前八十回,高顎續成後四十回。曹雪芹,名霑,字雪芹,生於清康熙末期的一七一五年,或雍正初年的一七二四年;卒於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三)或二十八年(一七六四)的除夕。曹氏一生經歷家族的巨變,而本書之作,當是他寫於「蓬牖茅椽,繩床瓦灶」的光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