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托邦」的情境寄託
飲食在19世紀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擴展,至今也開始成為高度工業化。農業逐漸朝向機械化與工業化,使得食品工業化由上游到下游從生產、流通、消費完全整合一貫化包裝。面對一道道盤中飧,令人感受賞心悅目之餘,是否帶來一種反思,抑或在其背後蘊藏不為人知的符碼?
「生的食物一旦被煮熟,文化就從這裡開始。」飲食不僅與烹飪有關,也和文化有密切關係,從生理需求的身體經驗,飲食文化轉向擴及社會學面向的意義系統,身體、性別、品味、階級、空間、族群、認同與政治經濟學的變遷,都涉及食物的生產、交換、消費與日常生活的實踐。綜合上述,以「食托邦」為思考主題,從錄像藝術創作的角度,以飲食文化作為起點,然後轉向飲食、食具、身體、慾望、權力、消費、美學、社會、聯想與分析,在聚焦於全球化過程中,提供人類飲食文明的另一種觀點。
本書特色
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所主辦的展覽,於鳳甲美術館展出,本書為2010台灣國際錄像展之畫冊
飲食在19世紀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擴展,至今也開始成為高度工業化。農業逐漸朝向機械化與工業化,使得食品工業化由上游到下游從生產、流通、消費完全整合一貫化包裝。面對一道道盤中飧,令人感受賞心悅目之餘,是否帶來一種反思,抑或在其背後蘊藏不為人知的符碼?
「生的食物一旦被煮熟,文化就從這裡開始。」飲食不僅與烹飪有關,也和文化有密切關係,從生理需求的身體經驗,飲食文化轉向擴及社會學面向的意義系統,身體、性別、品味、階級、空間、族群、認同與政治經濟學的變遷,都涉及食物的生產、交換、消費與日常生活的實踐。綜合上述,以「食托邦」為思考主題,從錄像藝術創作的角度,以飲食文化作為起點,然後轉向飲食、食具、身體、慾望、權力、消費、美學、社會、聯想與分析,在聚焦於全球化過程中,提供人類飲食文明的另一種觀點。
本書特色
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所主辦的展覽,於鳳甲美術館展出,本書為2010台灣國際錄像展之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