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史學者和鐵道畫家 李欽賢,精選三十幅臺灣名作,帶您觀照今昔,展開一趟歸鄉,回到母土的文化記憶旅程。
臺灣,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原鄉,我們的家。我們雖然在她身上吸吮奶水,成長、茁壯,但對她的了解有多少?我們日日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看似在家,但內心卻是離家的。
陳澄波、陳進、廖繼春、楊三郎、顏水龍等前輩美術家,不論在成長學習等階段,都是看過日本、法國等外地天空,但最後,卻都選擇回到自己的故鄉,畫屬於自己的天空。他們彩筆下的原鄉繪畫,是一種對這塊土地的承諾,是一種對家鄉人事物的熱情,也是一種對母親親密的表現,在在充滿了
愛的溫暖。
本書作者李欽賢,透過他所選取的三十幅臺灣名畫,帶您進行一趟歸鄉,回到母土的旅程。也以輕鬆、知性的說故事方式,告訴您畫家筆下的車站、城市、公園、洋樓、觀光勝地,是有其歷史背景與意義的。當您看到陳澄波「嘉義街景」時,是否會疑問,「為什麼他會熱愛繪畫家鄉的電線桿、下水道、公園、三層樓仔厝呢?」這些景物代表什麼意義?原來這都是日治時期都市計畫,而開始的水利、電力、鋼筋水泥等近現代新興相關設施,是如此地吸引當時的青年畫家。對他們而言,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嶄新時代,遂運用他們敏銳的觀察力,以彩筆記錄下當時的景觀變遷。
席德進,這位戰後來自四川來的畫家,曾經說「我熱愛臺灣,這兒的人和物,永遠是我的藝術所依賴的酵母。」他曾憂心「永靖餘三館」遭拆遷命運,於是匆匆趕到彰化,為這座優美的臺灣古厝留下姿影。
透過本書,您不僅可以見到近百年來,臺灣在人文與地理景觀上的變化,成為有文化記憶的人,同時也讓您回到真正的家,回到母親溫暖的懷抱中。
想了解臺灣,從美術史入門也是一種很好的途徑──李欽賢
名家推薦
全方位的立體觀照
這是一本讀來淺顯易懂卻能增長智慧的書,透過欽賢先生的穿針引線,我們除了輕輕鬆鬆地把新與舊、現代與傳統的種種牽上線,也領受了他深入人文底層的美感經驗。為畫家寫傳,為地景寫史,再以藝術眼光剖析作品的技法風格,這三者毫無隔閡的串連在一起,呈現一種全方位的立體觀照!──謝明錩(前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副教授、專業水彩畫家)
臺灣,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原鄉,我們的家。我們雖然在她身上吸吮奶水,成長、茁壯,但對她的了解有多少?我們日日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看似在家,但內心卻是離家的。
陳澄波、陳進、廖繼春、楊三郎、顏水龍等前輩美術家,不論在成長學習等階段,都是看過日本、法國等外地天空,但最後,卻都選擇回到自己的故鄉,畫屬於自己的天空。他們彩筆下的原鄉繪畫,是一種對這塊土地的承諾,是一種對家鄉人事物的熱情,也是一種對母親親密的表現,在在充滿了
愛的溫暖。
本書作者李欽賢,透過他所選取的三十幅臺灣名畫,帶您進行一趟歸鄉,回到母土的旅程。也以輕鬆、知性的說故事方式,告訴您畫家筆下的車站、城市、公園、洋樓、觀光勝地,是有其歷史背景與意義的。當您看到陳澄波「嘉義街景」時,是否會疑問,「為什麼他會熱愛繪畫家鄉的電線桿、下水道、公園、三層樓仔厝呢?」這些景物代表什麼意義?原來這都是日治時期都市計畫,而開始的水利、電力、鋼筋水泥等近現代新興相關設施,是如此地吸引當時的青年畫家。對他們而言,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嶄新時代,遂運用他們敏銳的觀察力,以彩筆記錄下當時的景觀變遷。
席德進,這位戰後來自四川來的畫家,曾經說「我熱愛臺灣,這兒的人和物,永遠是我的藝術所依賴的酵母。」他曾憂心「永靖餘三館」遭拆遷命運,於是匆匆趕到彰化,為這座優美的臺灣古厝留下姿影。
透過本書,您不僅可以見到近百年來,臺灣在人文與地理景觀上的變化,成為有文化記憶的人,同時也讓您回到真正的家,回到母親溫暖的懷抱中。
想了解臺灣,從美術史入門也是一種很好的途徑──李欽賢
名家推薦
全方位的立體觀照
這是一本讀來淺顯易懂卻能增長智慧的書,透過欽賢先生的穿針引線,我們除了輕輕鬆鬆地把新與舊、現代與傳統的種種牽上線,也領受了他深入人文底層的美感經驗。為畫家寫傳,為地景寫史,再以藝術眼光剖析作品的技法風格,這三者毫無隔閡的串連在一起,呈現一種全方位的立體觀照!──謝明錩(前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副教授、專業水彩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