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真情付出的動人故事
展現出生命的美麗、飽滿與燦爛
有這麼一群人,在二十世紀五○年代,跨過半個地球,千里迢迢地從富裕的瑞士抵達貧脊偏僻的臺灣東部海岸山脈。正值青壯的他們,為信仰獻身,在風光明媚的海岸線上建立美麗的教堂、醫院、學校、智障中心。他們並非不想念瑞士的家鄉,但若你有機會遇見他們,他們會異口同聲地告訴你:「臺灣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而臺東縱谷更是臺灣最漂亮的所在。」
這是一本關於神職人員的書,然而,被它感動的人,卻不止於天主教教徒。擅長人文書寫的國際級資深攝影家范毅舜,首度觸及個人私密與經歷,他將圖片和文字沉澱為樸實無華的媒材,與讀者分享他與這些神職人員間的互動,進而成長的歷程。
透過作者的鏡頭,這些修道人被歲月刻劃出的人生軌跡面貌,不需要言語,就足以讓人感動。所有故事的感染力,都必須回歸到人物本身的人格與情操,誠如作者所說:「好的故事是相處來的。」
在全盛時期,東海岸有近五十位白冷會士在此服務,他們為沒有血緣關係的臺東人們付出全部,經過近六十年,而今只剩寥寥可數的幾位老人家仍在這兒繼續做他們該做、能做的事。
社會大眾對恪守獨身誓願的修道人,總有一種伴隨神祕而來的好奇。然而,對這些終身奉行神貧、貞節、服從的神職人員而言,人們欠缺什麼,他們就努力奉獻什麼,包括生命,包括愛。
半世紀前來到這兒的瑞士人, 終將化成海岸山脈的一部分, 像一粒種籽般, 他們在西方出生、成長,最後卻扎根於遙遠的東方大地, 開花, 結果。在一個無法久長的人間裡, 他們為有緣與他們交會的人,開啟了一份天國的嚮往。
【一封白冷會士的家書】
親愛的母親,
自拿波里上船後,穿過蘇彝士運河,陸續經過北非、印度孟買、雅加達、新加坡、香港,一個多月的日夜兼程後,我與其他會士弟兄終於抵達了台灣的東部。眼前這片美景只能用「歎為觀止」來形容啊!青翠的海岸山脈與瑞士的高山差不多,但美麗的太平洋卻是家鄉所沒有的。
天氣很悶熱,熱得讓人受不了,很多時候我都覺得自己快被烤焦了,而且這裡沒有會院,我們住的地方相當簡陋,更別提伙食了,為了控制預算,我們的長上讓我們真的是吃不飽也喝不好,完全無法與在瑞士時相比擬;不過,這裡的人很窮,很多人都沒有鞋穿,相較之下,我們小小的犧牲刻苦,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雖然如此,我難免想著:如果偶爾能享用一塊家鄉的巧克力,搭配一杯香醇的咖啡,該是多麼美妙的事!
然而這個調皮的念頭,還不足以成為「距離」的對比啊。親愛的媽媽,或許未來我們不是那麼容易見面了(對不起,想到這裡,我的眼睛又濕了起來),但我相信您為我所流的思念淚水,將是天主胸前最美麗的一串珍珠。
親愛的媽媽,感謝您的捨得,好讓您最親愛的孩子能到異國遠方為天主的子民服務,好天主定會賞報您的犧牲與奉獻。
我即將要開始學習這裡的語言與文化了,請為我祈禱,我可是一點把握也沒有。
想念爸爸與弟妹們,我將在每晚的夜禱中與你們重逢。
您遠方的孩子敬上 一九五四年六月九日
各界深深感動推薦 (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宇文正(聯合報副刊組主任)、何飛鵬 (城出版邦集團執行長)、吳繼文(知名作家)、阮慶岳(知名作家)、林正盛(知名導演)、洪山川 (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總主教) 、 胡忠信(歷史學者、政治評論人)、夏瑞紅(上善人文基金會董事)、高大鵬(知名作家)、張曼娟(知名作家)、許悔之(知名作家)、許耀雲(天下文化總編輯)、陳若曦(知名作家)、陳海鵬(徐匯中學校長)、楊澤(知名作家)、楊秀凰 (知名廣播主持人)、鄭栗兒(知名作家)、藍振芳(公東高工校長)、簡靜惠(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 (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蘇耀文(天主教台中教區主教)
一九四九年,一群瑞士籍的白冷外方傳教會神職人員,被中共逐出東北,他們選擇來到台灣貧瘠偏僻的東海岸落地生根,在那落地開花結果。就像當年在白冷城誕生的嬰兒一般,他們追求謙遜簡單,放棄自己的習俗文化融入當地,說原住民語穿原住民服。他們半世紀為台東的付出,讓台東的原住民得到幸福,也讓我們學習到「幸福」的真義,喚起大家回歸本土,享受自然的單純之樂!
這本坦率、真誠、樸素的書寫,以及質樸風霜的修道人面容,觸動你我,感動萬千,是最深沉的心靈交會,值得你我一讀再讀! ──簡靜惠(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我對現在的年輕人有些憂心,現在的年輕人整天沉迷於網路的虛幻世界,這些孩子群聚在一起,沒有正向的力量、心靈的導師,很容易對現實世界產生不滿,甚至仇恨。我覺得《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就是相當好的正面教材,神父們的精神與故事,具有領航的力量,可以讓人們重新找回自我,目前台灣的社會正需要這樣的故事與力量。 ──嚴長壽(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字裡行間飽滿著深情,敘述描繪出神父們美好生命的奉獻,令人動容不已。──林正盛(知名導演)
乍讀下,覺得作者筆觸冷靜,甚至屢屢露出疏遠距離外的輕笑,然而細細看下去,底層濃厚也真摯的情感,就源源流滾出來,既傷感也觸動人心。是相當誠懇也動人的書寫。雖是描述自己孺慕般、與一群奉獻自我的外籍神父們的忘年交,同時鋪露出自己在成長過程裡,如何面對信仰與個人性向的心路歷程,樸素書寫的風格,閃現自我面對生命的誠實與勇氣。書寫時極力壓抑、不願輕易顯露的情緒,反而流露出讓人更為難忘的深刻感動,是那種在心靈與心靈交會時,相互施放與接受的溫暖。──阮慶岳(作家、元智大學藝術創意系系主任兼藝術管理所所長)
這群瑞士人,是一群傳教士,他們許多人是很年輕時就到台灣,一生都落腳在當時相當貧瘠的海岸山脈,和真正的台灣人(原住民)生活在一起,用他們的知識與奉獻,一點一滴做他們認為該做的事……我無法用語言、文字多說什麼,因為他們對台灣的愛,所有的語言、文字都嫌多餘。──何飛鵬(城邦出版集團執行長)
展現你眼前的,將是一段獨特、深沉、勇敢而詩意的旅程。──吳繼文(知名作家)
從海岸山脈到翼下之風,在每一則動容的天使故事中,瞥見了上帝的指印。──鄭栗兒(知名作家)
展現出生命的美麗、飽滿與燦爛
有這麼一群人,在二十世紀五○年代,跨過半個地球,千里迢迢地從富裕的瑞士抵達貧脊偏僻的臺灣東部海岸山脈。正值青壯的他們,為信仰獻身,在風光明媚的海岸線上建立美麗的教堂、醫院、學校、智障中心。他們並非不想念瑞士的家鄉,但若你有機會遇見他們,他們會異口同聲地告訴你:「臺灣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而臺東縱谷更是臺灣最漂亮的所在。」
這是一本關於神職人員的書,然而,被它感動的人,卻不止於天主教教徒。擅長人文書寫的國際級資深攝影家范毅舜,首度觸及個人私密與經歷,他將圖片和文字沉澱為樸實無華的媒材,與讀者分享他與這些神職人員間的互動,進而成長的歷程。
透過作者的鏡頭,這些修道人被歲月刻劃出的人生軌跡面貌,不需要言語,就足以讓人感動。所有故事的感染力,都必須回歸到人物本身的人格與情操,誠如作者所說:「好的故事是相處來的。」
在全盛時期,東海岸有近五十位白冷會士在此服務,他們為沒有血緣關係的臺東人們付出全部,經過近六十年,而今只剩寥寥可數的幾位老人家仍在這兒繼續做他們該做、能做的事。
社會大眾對恪守獨身誓願的修道人,總有一種伴隨神祕而來的好奇。然而,對這些終身奉行神貧、貞節、服從的神職人員而言,人們欠缺什麼,他們就努力奉獻什麼,包括生命,包括愛。
半世紀前來到這兒的瑞士人, 終將化成海岸山脈的一部分, 像一粒種籽般, 他們在西方出生、成長,最後卻扎根於遙遠的東方大地, 開花, 結果。在一個無法久長的人間裡, 他們為有緣與他們交會的人,開啟了一份天國的嚮往。
【一封白冷會士的家書】
親愛的母親,
自拿波里上船後,穿過蘇彝士運河,陸續經過北非、印度孟買、雅加達、新加坡、香港,一個多月的日夜兼程後,我與其他會士弟兄終於抵達了台灣的東部。眼前這片美景只能用「歎為觀止」來形容啊!青翠的海岸山脈與瑞士的高山差不多,但美麗的太平洋卻是家鄉所沒有的。
天氣很悶熱,熱得讓人受不了,很多時候我都覺得自己快被烤焦了,而且這裡沒有會院,我們住的地方相當簡陋,更別提伙食了,為了控制預算,我們的長上讓我們真的是吃不飽也喝不好,完全無法與在瑞士時相比擬;不過,這裡的人很窮,很多人都沒有鞋穿,相較之下,我們小小的犧牲刻苦,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雖然如此,我難免想著:如果偶爾能享用一塊家鄉的巧克力,搭配一杯香醇的咖啡,該是多麼美妙的事!
然而這個調皮的念頭,還不足以成為「距離」的對比啊。親愛的媽媽,或許未來我們不是那麼容易見面了(對不起,想到這裡,我的眼睛又濕了起來),但我相信您為我所流的思念淚水,將是天主胸前最美麗的一串珍珠。
親愛的媽媽,感謝您的捨得,好讓您最親愛的孩子能到異國遠方為天主的子民服務,好天主定會賞報您的犧牲與奉獻。
我即將要開始學習這裡的語言與文化了,請為我祈禱,我可是一點把握也沒有。
想念爸爸與弟妹們,我將在每晚的夜禱中與你們重逢。
您遠方的孩子敬上 一九五四年六月九日
各界深深感動推薦 (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宇文正(聯合報副刊組主任)、何飛鵬 (城出版邦集團執行長)、吳繼文(知名作家)、阮慶岳(知名作家)、林正盛(知名導演)、洪山川 (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總主教) 、 胡忠信(歷史學者、政治評論人)、夏瑞紅(上善人文基金會董事)、高大鵬(知名作家)、張曼娟(知名作家)、許悔之(知名作家)、許耀雲(天下文化總編輯)、陳若曦(知名作家)、陳海鵬(徐匯中學校長)、楊澤(知名作家)、楊秀凰 (知名廣播主持人)、鄭栗兒(知名作家)、藍振芳(公東高工校長)、簡靜惠(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 (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蘇耀文(天主教台中教區主教)
一九四九年,一群瑞士籍的白冷外方傳教會神職人員,被中共逐出東北,他們選擇來到台灣貧瘠偏僻的東海岸落地生根,在那落地開花結果。就像當年在白冷城誕生的嬰兒一般,他們追求謙遜簡單,放棄自己的習俗文化融入當地,說原住民語穿原住民服。他們半世紀為台東的付出,讓台東的原住民得到幸福,也讓我們學習到「幸福」的真義,喚起大家回歸本土,享受自然的單純之樂!
這本坦率、真誠、樸素的書寫,以及質樸風霜的修道人面容,觸動你我,感動萬千,是最深沉的心靈交會,值得你我一讀再讀! ──簡靜惠(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我對現在的年輕人有些憂心,現在的年輕人整天沉迷於網路的虛幻世界,這些孩子群聚在一起,沒有正向的力量、心靈的導師,很容易對現實世界產生不滿,甚至仇恨。我覺得《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就是相當好的正面教材,神父們的精神與故事,具有領航的力量,可以讓人們重新找回自我,目前台灣的社會正需要這樣的故事與力量。 ──嚴長壽(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字裡行間飽滿著深情,敘述描繪出神父們美好生命的奉獻,令人動容不已。──林正盛(知名導演)
乍讀下,覺得作者筆觸冷靜,甚至屢屢露出疏遠距離外的輕笑,然而細細看下去,底層濃厚也真摯的情感,就源源流滾出來,既傷感也觸動人心。是相當誠懇也動人的書寫。雖是描述自己孺慕般、與一群奉獻自我的外籍神父們的忘年交,同時鋪露出自己在成長過程裡,如何面對信仰與個人性向的心路歷程,樸素書寫的風格,閃現自我面對生命的誠實與勇氣。書寫時極力壓抑、不願輕易顯露的情緒,反而流露出讓人更為難忘的深刻感動,是那種在心靈與心靈交會時,相互施放與接受的溫暖。──阮慶岳(作家、元智大學藝術創意系系主任兼藝術管理所所長)
這群瑞士人,是一群傳教士,他們許多人是很年輕時就到台灣,一生都落腳在當時相當貧瘠的海岸山脈,和真正的台灣人(原住民)生活在一起,用他們的知識與奉獻,一點一滴做他們認為該做的事……我無法用語言、文字多說什麼,因為他們對台灣的愛,所有的語言、文字都嫌多餘。──何飛鵬(城邦出版集團執行長)
展現你眼前的,將是一段獨特、深沉、勇敢而詩意的旅程。──吳繼文(知名作家)
從海岸山脈到翼下之風,在每一則動容的天使故事中,瞥見了上帝的指印。──鄭栗兒(知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