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烈先生以「風遠樓詩」聞名於臺灣、香港詩壇四十年,為當今首屈一指之詩人。
五十年代,李鴻烈從陳湛銓、梁簡能教授學詩;七十年代,見知於臺灣李猷、曾文新、蔡秋金諸公,詩名廣播臺灣。
李鴻烈通習外文,胸襟廣闊,存詩一千餘首,題材豐富。早歲遊臺,摹寫山川風物,評騭史事人文,慷慨激越,氣象萬千。近三十年,漫遊神州大陸,指點江山,詠史抒懷,沈雄警策。在生斯長斯之香港,李鴻烈長年與梁簡能、潘新安、關殊鈔、謝季哲、劉紹進、周忠漢雅集隔田村,詩酒論世,時稱「隔田七子」。李鴻烈幾十年來交友論詩,道義相勉,肝膽相照,真誠篤敬。其詩更貼近時代,關注兩岸三地及國際時局之發展,議論深刻,家國之情尤為真切。
李鴻烈積學儲寶,詩才敏捷,兼采唐宋,眾體皆備,近體高雅謹嚴,古體雄奇奔放。早歲專攻七律,崇尚杜少陵、黃山谷、元遺山,雄深雅健,時有拗奇之風。五律筆力清健,意足理贍。七古則長歌雄邁,極有奇氣,時人以李白譽之。其遣辭造句,清新雅淳,特重意興寄託,情景交融,音節跌宕,自出機杼,可謂當今詩壇不可多得之上乘佳作。
1984年,李鴻烈在臺灣出版《風遠樓詩稿》,風行一時。本書乃收錄李氏重訂之《風遠樓詩稿》,並新增《風遠樓詩稿續編》。編者亦為之輯錄詞稿、文稿、集外詩、諸家評語、師友贈言錄,附集而行,以便讀者更能全面了解李鴻烈之文學造詣。
五十年代,李鴻烈從陳湛銓、梁簡能教授學詩;七十年代,見知於臺灣李猷、曾文新、蔡秋金諸公,詩名廣播臺灣。
李鴻烈通習外文,胸襟廣闊,存詩一千餘首,題材豐富。早歲遊臺,摹寫山川風物,評騭史事人文,慷慨激越,氣象萬千。近三十年,漫遊神州大陸,指點江山,詠史抒懷,沈雄警策。在生斯長斯之香港,李鴻烈長年與梁簡能、潘新安、關殊鈔、謝季哲、劉紹進、周忠漢雅集隔田村,詩酒論世,時稱「隔田七子」。李鴻烈幾十年來交友論詩,道義相勉,肝膽相照,真誠篤敬。其詩更貼近時代,關注兩岸三地及國際時局之發展,議論深刻,家國之情尤為真切。
李鴻烈積學儲寶,詩才敏捷,兼采唐宋,眾體皆備,近體高雅謹嚴,古體雄奇奔放。早歲專攻七律,崇尚杜少陵、黃山谷、元遺山,雄深雅健,時有拗奇之風。五律筆力清健,意足理贍。七古則長歌雄邁,極有奇氣,時人以李白譽之。其遣辭造句,清新雅淳,特重意興寄託,情景交融,音節跌宕,自出機杼,可謂當今詩壇不可多得之上乘佳作。
1984年,李鴻烈在臺灣出版《風遠樓詩稿》,風行一時。本書乃收錄李氏重訂之《風遠樓詩稿》,並新增《風遠樓詩稿續編》。編者亦為之輯錄詞稿、文稿、集外詩、諸家評語、師友贈言錄,附集而行,以便讀者更能全面了解李鴻烈之文學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