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明同時空6 晚清民初VS工業革命:西力東漸的滄桑 | 拾書所

中外文明同時空6 晚清民初VS工業革命:西力東漸的滄桑

$ 675 元 原價 750
  從英國革命開始的西方政治革命,解放了宗教和專制統治對人的約束,人的身心獲得了自由,主權在民和私有財產的神聖不可侵犯等得到了法律保證,這通常被稱之為自由主義。政治自由主義伴同新大陸的發現、全球化的商業革命以及科技的發展,帶來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化生產的到來引發資本主義全球性擴張和席卷世界的殖民運動。以電氣化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在西方造成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產生了社會主義思想,在20世紀初,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西方的全球性擴張中,引發了民族主義逐漸高漲,世界民族國家獨立的浪潮勢不可擋。這三種主義成為推動這一時期文明進程的最重要的思想力量。   在非西方世界的眼中,西方的這些文化精神往往並不是以天使形象出現的,特別是在亞洲傳統大國中,一開始是將其妖魔化的,因為西方是以船堅炮利的力量來叩開這些國家的大門或者是以征服者的面目前來的。   對於長期閉關自守的中國和日本,西方不惜以武力來迫使它們門戶開放。西元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五口通商,到西元1857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西方諸國又在中國獲得了領事裁判、關稅協定、內地通商遊歷、傳教、外國派遣使臣等一系列權利。日本在西元1854年美國海軍准將培理率領的炮艦威脅下,打開了門戶。日本為了紀念培理打開日本的門戶,特地將當年培理前往日美談判地點的靜岡縣了仙寺所走過的街道,命名為「Perry Road」(培理路),並立碑表示感謝。占有東南歐一部分的鄂圖曼帝國也為歐洲所肢解,被迫打開了門戶。   除了當時被英國征服的印度,西方國家打開亞洲的鄂圖曼帝國、中國和日本的門戶後,這些國家的政治走向從此踏上了通往西方自由主義道路,盡管道路曲折,但已不可能回頭。 本書特色   很難在市面上看到如此具有恢宏氣勢與創新體例的磅礡鉅著,若非糾集了一整群學貫中西、知古通今、思想前衛且深具使命感的頂尖學者,那絕對是編撰不出來的。本叢書不但對中西的比較甚為全面,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宗教、思想、文化、藝術、科技、生活等等層面,還運用了諸如比較大視野、比較視角、長鏡頭、廣角鏡、蒙太奇等等專題,使讀者看書如同觀賞歷史大劇一般地生動有趣,光是內含圖片的珍稀與多彩多樣,就要讓人玩味無窮而不忍釋手了。   本叢書文字淺顯易懂而又文采燦然,並非僅是流水帳似的平舖直敘,亦可見編著之用心。   第一冊所探討的春秋戰國與古希臘,分別是中西文明蓬勃發展的時期,各自滋養了後世百代。有趣的是,第二冊的兩位主角──中國的秦漢與西方的羅馬,都是光輝燦爛、開疆闢土的繁榮盛世,在中西文明史上各自扮演了承先啟後的關鍵角色,而它們之間也間接產生了交流。   當把秦漢與羅馬對照起來看時,可以發現由秦漢奠基的中華帝國與羅馬帝國都一直朝著君主集權的道路邁進,只是中華帝國在這條道路上持續前進了兩千多年,並不因改朝換代而轉向,但西方的這條路則隨著羅馬帝國的衰頹消亡而走到了盡頭,中西由此而步上截然不同的命途。   此外,中西兩大帝國都面臨內部的權力爭奪,以及外部的「夷狄」、「蠻族」的侵擾,漢朝分為西漢、東漢,而無獨有偶,羅馬也分為西羅馬、東羅馬。   另一個現象是,中西各自形成領土遼闊、歷時久遠的龐大帝國(亞歷山大大帝所建立的帝國在他死後隨即分裂),這代表科技的進展使得維繫這樣的帝國成為可能,更意謂東西兩大文明的交會碰撞,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