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 | 拾書所

台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

$ 450 元 原價 500
  終戰60年餘,台灣的發展從早期以農業為主的景觀地貌,漸漸走向高度工業化、商業化與都市化的社會。從地方環境歷史與重大環境議題分析來看,國家的經濟、環境政策、地方政府的發展想像、資本的流動與進駐,以及地方環境抗爭等交錯互動,形塑著台灣環境史的樣貌。本書以五都四縣60年的地方環境史為書寫對象,採取批判角度去回顧探討各地方環境史,企圖從歷史中找到誰該為環境不公不義負責任,進而從歷史學到教訓,去匡正過去的歷史錯誤,並儘速找到新出路,以期引導出具永續性未來的環境之道。

名人推薦

  這是一本探究過去、思考未來永續環境的好書。唯有充足的水源、乾淨的空氣、無毒的土壤,才能給予我們永續的環境。守護環境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我們自己,只是關心還不夠,需要每個人的決心、付出與行動。(獨立記者 朱淑娟)

  握在手心的濕軟泥土,腳踩著的柔軟青草地,這片滋養我們的土地,在戰後以經濟取向為首要考量的政策下,早已滿目瘡痍。《台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帶領讀者回顧地方六十年來的發展與挑戰,看見地方如何捍衛家園,如何從地方環境運動中,重新檢視與反省,讓寶島台灣美好的生態,再回到這片土地上。(農村詩人 吳晟)

  半世紀以來,
  台灣的經濟發展伴隨著地方的環境抗爭或開創性行動,
  這些草根行動,
  足以讓國家社會以史為鑑,避免重蹈覆轍,
  開啟友善環境、社會公平正義的發展路線。
  欣見《台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的出版,讓我們從本土經驗出發,反省,再生!(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 李根政)

  本書深入剖析數十年來台灣地方發展與地方環境問題、環境運動和環境政策之間的互動關係,既陳述歷史,更檢討發展政策,是值得關心台灣永續發展的人們一讀的好書。(台灣大學化工系教授 施信民)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