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填海,九龍半島會是什麼樣子﹖
九龍半島的歷史比港島更悠久,是研究香港史的瑰寶。英國自接管九龍半島後,便於東西兩岸填海拓地。無數反映地理特徵的地名,亦因移山填海,消失得無影無蹤。官涌因填海消失,馬坑涌山被夷平。九龍角原是梳士巴利道與廣東道交界的一個海角,尖沙咀則是港島遙望半島的視覺形態,由於興建九廣鐵路,海灣被修整,海角被削平。一九四○年代開始,港府便制定了跨越數十年的填海發展大計。軍營及各類工廠陸續消失,為住宅、文娛及商業大廈所取代。種種天然地理特徵及建設,隨年代先後淹沒,令人感慨萬千。
為了還原各時期的半島風貌,本書繼《港島海岸線》後,再次透過不同年代的鳥瞰照片,組合半島各區分割的歷史影像,展示百多年來的海岸線變化。
九龍半島的歷史比港島更悠久,是研究香港史的瑰寶。英國自接管九龍半島後,便於東西兩岸填海拓地。無數反映地理特徵的地名,亦因移山填海,消失得無影無蹤。官涌因填海消失,馬坑涌山被夷平。九龍角原是梳士巴利道與廣東道交界的一個海角,尖沙咀則是港島遙望半島的視覺形態,由於興建九廣鐵路,海灣被修整,海角被削平。一九四○年代開始,港府便制定了跨越數十年的填海發展大計。軍營及各類工廠陸續消失,為住宅、文娛及商業大廈所取代。種種天然地理特徵及建設,隨年代先後淹沒,令人感慨萬千。
為了還原各時期的半島風貌,本書繼《港島海岸線》後,再次透過不同年代的鳥瞰照片,組合半島各區分割的歷史影像,展示百多年來的海岸線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