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善最樂」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但是「善」,有無大小之分、貴賤之別,則又似乎沒有很清楚的界定。事實上,善事不一定要用金錢做,也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善或不善。所謂「萬法唯心」,強調的就是,任何一種事物都是以心來做它的主人,只要是發出做善事的心,就已經是在做善事了。事實上,「善」是宗教、哲學、倫理學等範疇中的一個基本概念,例如「善,德之建也。」若從心理學角度講,即是人的本能、本性,亦是支配個人行為最強大、最根本的原動力;也是一切生命的最根本屬性。
星雲法師多年前提倡「三好運動」,就是要大家都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因為一個人行三好,則自身端莊正直;一個社會人人行三好,則社會祥和,人間可愛。如童子軍規律第三條中所指出,「盡己之力,扶助他人,每日至少行一善事,不受酬,不居功。」其中「日行一善」,指的就是舉手之勞,開口之便,只要對他人有利有益,皆可曰「善」。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行善的途徑,凡只要心存善念,本乎良知,無論是捐財物、出勞力、動口舌、花精神、使人情、去私慾、斷惡習等等,都可以說是「行善」。
誠如明代袁黃在《了凡四訓》中所言,行善妙方計有十味,那就是與人為善、敬愛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大利、捨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以上這十善,範圍遼闊,涵蓋甚廣,籠統概括,只要心存善念,發揮本性,不論甚麽人,都可能做到其中的一些善事。此外,宗教界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目的是教人要「去惡行善」,所以我們在世間做人,總要有些「善行」。人性百善這本書,主要即在勸人行善,哪怕是一句短短的好話,或是一件小小的好事,它都能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是以,作者吳東權老師希望大家都能「行善」,因為要創造一個溫馨的社會,需要大家學會「行善」,用行善的心去感動真正為我們付出的人,用真摯的感情回報一直在為我們奉獻的人。因此,他將其個人豐富的生活經驗與待人處事的態度,藉由一百則小故事輔以經典史籍,透過文字的表述,以一百篇、每篇一千三百字左右,篇篇各自獨立,將做人的態度、忍耐、善行,分別叙述。他認為,「善」的落實,最重要在「人」。
星雲法師多年前提倡「三好運動」,就是要大家都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因為一個人行三好,則自身端莊正直;一個社會人人行三好,則社會祥和,人間可愛。如童子軍規律第三條中所指出,「盡己之力,扶助他人,每日至少行一善事,不受酬,不居功。」其中「日行一善」,指的就是舉手之勞,開口之便,只要對他人有利有益,皆可曰「善」。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行善的途徑,凡只要心存善念,本乎良知,無論是捐財物、出勞力、動口舌、花精神、使人情、去私慾、斷惡習等等,都可以說是「行善」。
誠如明代袁黃在《了凡四訓》中所言,行善妙方計有十味,那就是與人為善、敬愛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大利、捨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以上這十善,範圍遼闊,涵蓋甚廣,籠統概括,只要心存善念,發揮本性,不論甚麽人,都可能做到其中的一些善事。此外,宗教界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目的是教人要「去惡行善」,所以我們在世間做人,總要有些「善行」。人性百善這本書,主要即在勸人行善,哪怕是一句短短的好話,或是一件小小的好事,它都能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是以,作者吳東權老師希望大家都能「行善」,因為要創造一個溫馨的社會,需要大家學會「行善」,用行善的心去感動真正為我們付出的人,用真摯的感情回報一直在為我們奉獻的人。因此,他將其個人豐富的生活經驗與待人處事的態度,藉由一百則小故事輔以經典史籍,透過文字的表述,以一百篇、每篇一千三百字左右,篇篇各自獨立,將做人的態度、忍耐、善行,分別叙述。他認為,「善」的落實,最重要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