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習慣抗議,習慣哀痛、埋怨、遺忘。
梁炳宏與德仔十五歲時一起離開廣東鄉下到新加坡。三十年代的新加坡,粵劇非常蓬勃,德仔因為得到一位粵劇老倌的賞識收為徒弟,後來成了名老倌。梁炳宏也喜歡演戲,因為怕吃苦,沒入戲班,德仔成名後一直耿耿於懷,於是把自己的夢想寄託在孫兒梁劍秋身上,培養他成戲迷。劍秋沉迷粵劇無心讀書,中學未讀完即參加戲班,由於長相俊美,很快就在劇壇嶄露頭角。六十年代中,粵劇在新加坡已經開始沒落,所以劍秋在舞臺上的鋒芒只是曇花一現,鬱鬱不得志的他離家出走後,不知所終。
小說通過現實與回憶的交錯敘事,展開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運。故事從三十年代開始直到現在,歷時八十餘年,展現了新加坡不同時代的社會政治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