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宴與家宴(20周年紀念版,收錄詹宏志專序、親自下廚重現五道江浙菜) | 拾書所

國宴與家宴(20周年紀念版,收錄詹宏志專序、親自下廚重現五道江浙菜)

$ 270 元 原價 300
20周年紀念經典回味版

「親朋好友們所記得的母親的家宴國宴,不只是菜色,
還有那一種歡樂、愉快、溫馨的氣氛。
那種氣氛,一直讓我們家庭延續著成為朋友親戚的精神中心。」──王宣一

朱守谷 繪圖 × APUJAN 設計
改版策畫 詹宏志 複刻5道國宴與家宴江浙菜 全彩呈現

  關於本書
  2003年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獎
  聯合報讀書人新書金榜

  「宣一本來好客,張羅飯菜的本事也很大,她寫《國宴與家宴》我們才知道她媽媽從前也是這麼對待所有的親友,包括小孩子的朋友。大約在二○○五年以後,我的生活也起了變化,我的活動力和生活圈變小了,自己也變得愛動手做菜;我們的請客變認真了,好像每一次親友或好友相聚,我們都要全力以赴。」──詹宏志專序

  一次家族聚會,她憶起了母親的「國宴與家宴」
  二十年前,王宣一女士在《中國時報》副刊上發表了〈國宴與家宴〉一文,掀起廣大迴響。作者透過一場與兄弟姊妹們聚在一起回憶母親的餐桌談話展開全文,她們在母親離世後,用最日常的方式懷念她,一起圍桌吃飯、討論母親做的菜餚、懷念母親主持過的一場又一場飲宴,說起那些或大或小,或中或西的席間。最後作者又陸續寫出一篇又一篇關於家庭飲饌的紀錄,為華人記錄下了一個那樣的年代,那是廚房與餐桌的光陰凝聚了說不完的家庭故事與文化的年代。
  
  江浙菜的美味,就像《紅樓夢》裡的茄子,是帶有文化底蘊含蓄深沉的滋味
  除了家族故事,書中更完整記下江浙菜傳統,出身杭州世家的作者,借用母親的家傳好手藝,把這支中華菜系的菜式說得淋漓盡致。例如作者在〈隱藏的滋味〉中提到《紅樓夢》裡劉姥姥吃的那盤美味的茄子:「表面上是一盤茄子,其實裡面加添了雞油、雞胸肉、蘑菇、核果、新筍、五香豆乾、雞爪子等等,是眾多根本看不見的材料去煨去蒸去燜出來的……上菜時只看得到是一盤茄子,做主人的洋洋得意的說,請吃點茄子,最後就等著客人說,啊,這是什麼茄子這麼好吃?」

  改版後由詹宏志親自重現王宣一的「國宴與家宴」
  2015年後,詹宏志先生開始學習烹調妻子在日常裡下廚操持的江浙菜──他跑遍市場買齊王宣一指定的食材、反覆製作後請親友們鑑定,既重現了「國宴與家宴」中五道菜:紅燒牛肉、白菜獅子頭、如意菜、海參燴蹄筋、豆沙芋泥,也凝聚了親人好友們對故人的想念。

    他一一記下妻子多年來請客的手法:「如意菜」重刀工、「海參燴蹄筋」入鍋爆炒前要先蒸透、「白菜獅子頭」肉丸子比例要對、「豆沙芋泥」連豆沙都要親自耗工炒出;當然,還有那道至少三天工夫燉煮才能入味的「紅燒牛肉」,更是務求重現原味……這份紀錄的珍貴,在於紀念一個家族來台後保留傳承的江浙風味,如今由台灣女婿深入其中重新複刻飽含想念的滋味。

名人推薦

  小野、王文靜、朱全斌、林金城、邱一新、吳念真、吳繼文、吳寶春、高琹雯、胡天蘭、許心怡
  張大春、陳  浩、初聲怡、陳志煌、陳雨航、陳陸寬、陳寶旭、葉怡蘭、舒國治、番紅花
  趙少康、劉克襄、蔡康永、劉昭儀、黎智英、謝忠道、羅文嘉、羅智成、嚴長壽
  圍桌推薦

  《國宴與家宴》讓許多文化圈好友們回味無窮
  ●就讓這本書,帶著大家再三咀嚼回味王宣一這位美食文化人,精彩而短暫的一生吧!──嚴長壽

  ●江浙菜是王宣一食識廚藝的原點,因此從《國宴與家宴》一窺江浙美食的門道,對照或參考十幾道食譜,欣賞實用兩宜。再則,她書寫的初衷為留下一個光陰的故事,是這本書另一道內在的光芒。《國宴與家宴》見證了曾經的美好生活,同時也是一個逝去的時代。──陳雨航

  ●有兩種味道是不能挑戰的,來自媽媽廚房的味道,以及鄉愁的味道。宣一的文字,讓廚房的燈光都亮了起來,味覺鄉愁頓時靠岸。──林金城

  ●能夠拜讀一位主廚親自撰寫的細膩之文,娓娓道出自家的食材典記,進而又能品嚐到貼心費工的餐飲,我是何等幸運。──劉克襄

  ●宣一愛朋友寵朋友的赤誠,從她在廚房裡張羅餐飯一覽無遺。紅燒牛肉加蛋包是我們永遠的渴盼與期待……讓人巴不得口中感覺永遠停格,宣一的家宴,滋味遠勝國宴。──胡天蘭

  ●透過對家傳菜餚與專精與態度,讓讀者重新去認識一個他們沒能親炙的、技藝精深、熱情大氣又如此可信賴倚靠之人。──羅智成

  ●宣一家的廚房與餐桌是熱愛生活者的常寂光淨土,國宴、家宴,一期一會,饗應不盡!──吳繼文

  ●宣一溫潤家常的飲食書寫,文如其人,細訴外省第二代味覺系的集體成長記憶,招喚出味蕾的醇醇鄉愁。──朱全斌

  ●宣一的菜大多是王媽媽的家傳美味……有她花了兩天時間熬出的醬汁,不吃可惜,真是幸福的滋味。──趙少康

  ●這麼多年來,我總是一再驚奇於宣一之味的與眾不同。不管是她做的料理、抑或她選的餐廳她點的菜,總是比我曾經歷的、理解的要更多出一些什麼──更精細、更深沉、更複雜、更扎實。是遠非常人能及,需得先天的敏慧、自小日日通曉歷練、加之後來的博聞多見,以及每一分寸細節都真真切切誠誠懇懇投注心血氣力反覆鑽研熟習後,方能達致的境界。這境界,我在十多年前展讀《國宴與家宴》之初,便徹底欽羨而後折服。──葉怡蘭

  ●重出的《國宴與家宴》彷彿把她的身影與笑聲,又帶回熟悉的空間。如果沒有文字,我們要如何細細回味那些人、那些事與那些風景和味道呢?──羅文嘉

讀者迴響

  ●王宣一筆下的種種隱藏的滋味串起的不只是屬於王宣一的光陰的故事,更記錄了一個一去不回的年代,甚至我相信你會在這書裡找到屬於你我的集體記憶。

  ●家常、平實、平淡,卻寫出了食物的真滋味。寫吃的人多,寫得好卻不容易。這本書裡有人性、有人情,有人生,寫母親之愛卻不過份歌頌母愛,寫食物之美卻不歌頌美食之必要,不容易。

  ●江浙菜的含蓄,挑起每個人的食慾,也挑起每個人的回憶。

  ●這是一本不華麗但隨著時間可以一讀再讀都有不同感覺,細水長流的薄薄小書啊!

  ●真情實感。像散文又好像菜譜,談談浙江菜,談談睹物思人。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