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西方視角,審視那段對中國發展影響深遠的歷史
《小日報》在十九世紀末,每期銷量超過百萬,是法國最流行的通俗類市民報紙,由於定價便宜,紙張不耐久保存,現已成嬌貴的收藏品。
全書收集一百多幅彩圖,由法國報社專門派往中國進行現場採訪報導的一流畫家兼新聞記者親自繪製,有強烈的現場感,極具視覺的衝擊力。
法國《小日報》創刊於一八六三年,創刊之初刻意避免國內黨派政治的新聞報導,聚焦有人情味的小故事、浪漫小說連載等軟性主題。到了一八八四年,又增加每周副刊,在首尾頁或內頁裡安插當時最新的彩色石印版畫,內容大部分是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在那個攝影才剛起步的年代,這種以彩色圖片報導重大新聞場景的手法,很受到讀者歡迎。《小日報》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份每日銷售量破一百萬份的報紙。
本書收錄了一百多幅《小日報》等關於當時中國重要新聞的插圖,時間由一八九一年(清光緒十七年)到一九一一年(宣統三年)。這二十年正是近代中國一個風雲變幻、局勢激盪的時代,所謂「百年銳於千載」之時,重大歷史轉折接連出現:一八九四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一八九八年戊戌變法和隨後的政變、一九○○年八國聯軍之役、一九○四年日俄戰爭,有些事件牽涉極深極廣,甚至到了今天,在台灣的我們,仍然受到影響。
在沒有新聞照片的年代,這些插圖就代表了法國人眼中的中國,等於是一部紙上新聞記錄片,讓我們從當時法國的視角來觀看大清帝國的最後一幕,以及西方觀點詮釋下的中國史。
本書特色
◎簡體版狂銷五萬冊,繁體版邀請歷史作家廖彥博專文導讀,增添更多圖片的背景說明,帶領讀者了解中西方不同的視角與觀點。
◎中國權威館藏機構均未收藏的絕版版畫塵封百年首次出版
◎這批在中國權威收藏機構都未曾一見的彩色石印版畫,不僅僅彌補了早期中國影像史、近代中國印刷與出版史上的缺失,更為重要的是,在追溯那段發人深省的歷史的同時,更能通過西方人的視角審視那段歷史對於中國發展的深遠影響。
好評推薦
◆今天我們身處網路時代,常把「有圖有真相」掛在嘴上。然而,圖片真的就代表真相嗎?有了一百多年的時光縱深,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細談《小日報》的插圖:先從當時法國視角來觀看大清帝國的最後一幕,以及西方觀點詮釋下的中國史。——廖彥博(歷史作家,著有《一本就懂中國史》、《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與白先勇合著)等書)
◆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人們開始改用木材製造紙張,據說這些紙張的壽命不會超過七十年,幾十年後,絕大多數書頁泛黃,紙張鬆脆,稍不小心就弄一手碎紙屑。《小日報》在十九世紀末,每期銷量超過百萬,是法國最流行的通俗類市民報紙,相當於我們今天說的「速食文化」吧。便宜到令人咋舌的定價,當然不允許選用耐久保存的紙張。所以,儘管《小日報》存世量不少,但紙張的現狀決定了,它們只能是嬌貴的收藏品。那麼,如果還有人想看,就需要重印。——楊葵(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作家出版社策劃部副主任、編輯部主任)
◆《小日報》的出版可圈可點,可歌可賀,因為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打量我們近代歷史的他者目光,向我們呈現了一幅幅我們之前從來沒有見過的歷史畫面。無論從文獻學、歷史學,還是社會學、政治學的角度看,這都是一本珍貴的手繪畫冊。——毛喻原(名士毛遂後人。二○○三年當代漢語貢獻獎得主,曾任《文化學辭典》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