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田幾多郎(1870-1945)是日本近現代哲學之父,也是京都學派哲學的開創者。本選輯在編排上以介紹西田哲學的「場所邏輯」為主要考慮,所選擇的五篇譯文包括早、中、後期西田哲學。
「自覺」是繼「純粹經驗」之後,西田哲學的主要概念,第一選文〈邏輯的理解與數理的理解〉(1912)的目的即在展示西田早期「自覺」思想的雛型。第二選文〈叡智的世界〉(1928)是中期西田的代表著作之一。西田提供了一條沿著內向之路,藉由能思的超越能思,自我的超越自我,而終於絕對無的場所。我們不僅可以看到,西田對胡塞爾的「意向性」概念改造、其獨特的「主客合一」的說法,也可以看到一個完全不同於儒家的道德解釋。第三選文〈全般者的自覺體系──總說〉(1929)是對中期西田場所哲學的體系性總說,中期的主要概念「全般者」與「絕對無」的關係在這裡獲得一個簡潔說明。第四選文〈絕對矛盾的自我同一〉(1939)是後期西田哲學基本概念,也是其場所邏輯的最終表達形式。後期的西田透過這種邏輯構造來討論實踐、國家、藝術、知識、科學、物理學、數學、宗教等種種不同的問題。第五選文〈邁向以預定和諧為線索的宗教哲學〉(1944)是西田晚年宗教哲學的代表作之一。西田透過「個體必須與個體相對才能是個體」來鋪陳「絕對矛盾的自我同一」的邏輯,我們可以看到西田獨特的「創造的單子論」與「一即多、多即一」的想法。
「自覺」是繼「純粹經驗」之後,西田哲學的主要概念,第一選文〈邏輯的理解與數理的理解〉(1912)的目的即在展示西田早期「自覺」思想的雛型。第二選文〈叡智的世界〉(1928)是中期西田的代表著作之一。西田提供了一條沿著內向之路,藉由能思的超越能思,自我的超越自我,而終於絕對無的場所。我們不僅可以看到,西田對胡塞爾的「意向性」概念改造、其獨特的「主客合一」的說法,也可以看到一個完全不同於儒家的道德解釋。第三選文〈全般者的自覺體系──總說〉(1929)是對中期西田場所哲學的體系性總說,中期的主要概念「全般者」與「絕對無」的關係在這裡獲得一個簡潔說明。第四選文〈絕對矛盾的自我同一〉(1939)是後期西田哲學基本概念,也是其場所邏輯的最終表達形式。後期的西田透過這種邏輯構造來討論實踐、國家、藝術、知識、科學、物理學、數學、宗教等種種不同的問題。第五選文〈邁向以預定和諧為線索的宗教哲學〉(1944)是西田晚年宗教哲學的代表作之一。西田透過「個體必須與個體相對才能是個體」來鋪陳「絕對矛盾的自我同一」的邏輯,我們可以看到西田獨特的「創造的單子論」與「一即多、多即一」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