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提出「零葬」的概念,
不舉行葬禮,不留骨灰,也不需要墳地或塔位,
就是當人生的終點到來,讓一切「歸零」的葬儀方式。
不舉行葬禮,不留骨灰,也不需要墳地或塔位,
就是當人生的終點到來,讓一切「歸零」的葬儀方式。
《朝日新聞》書評大為讚賞!
一直以來,喪葬費用算是不小的經濟負擔。
據統計,在台灣大約需要三十萬或者更多……
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中,該怎麼處理身後事?
如何完成自己最後的願望?子孫能如何表達心意?
該不該在意世人的看法?數十萬元的花費是否必要?
有哪些簡化的可能?約定俗成的觀念應該打破嗎?今天我們可以怎麼做?
這都是本書探討的主題。
「請別佇立在我墳前哭泣,我不在那裡,我沒有沉睡不醒。
化作千風,我已化身千縷微風,翱翔在無垠的天空裡……」
──〈化作千風〉
本書作者為宗教學研究教授,長年來調查研究日本傳統的喪葬文化。
由於社會環境變遷,他認為過去的喪葬方式已經不合時宜,因而倡導要有更多元且自由的選擇。他從家庭、社會、宗教等面向,探討現今喪葬的意義,並提出嶄新的觀念與建議。其論點切中當前日本人的心靈與需求,因此成為暢銷書,並引起廣泛討論。
書中「零葬╱零死」的概念,包括不舉行葬禮,不留骨灰,也不需要墳地或塔位,也就是當人生的終點到來,讓一切「歸零」的葬儀方式。日本社會不僅開始探討與實踐,喪葬業者以及日本佛教僧侶,也從其角度建議該如何進行。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民眾高度支持「善終自主」,選擇環保自然葬法的人數亦逐年增加。閱讀本書,看到的雖是日本的喪葬新模式,實不難預見台灣在這方面可能會有的轉變。
名人推薦
台日文化觀察家茂呂美耶、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系主任曾煥棠
導讀推薦
專業推薦
在日本,《不要葬儀》(葬式は、要らない)一書暢銷後,作者又出了這本書,照樣暢銷。之後,電視台也不時播放「零死」的採訪專輯節目,此觀念便逐漸普及於日本社會。──台日文化觀察家茂呂美耶
推動「善終自主」已成為近年來台灣關注的議題,它包含「安寧自主」與「殯葬自主」兩大命題。本書作者翻轉我們許多的觀念,尤其是面對傳統喪葬的處理時,更是主張「葬禮,我自己來」。──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系主任曾煥棠
要捨棄對遺骨的執著是很困難的事情。人之所以無法捨棄遺骨,可能是因為有「放不下」的心情。然而,當我知道有這種埋葬方法以後,頓時心情輕鬆了起來。──散文作家、插畫家內澤旬子
在自己死後有必要為了舉行葬禮、建造墓地,而讓子孫承擔沉重的負荷嗎?現在出現新的送終形式,愈來愈多人不拘泥於習俗,決定自己選擇死後的喪葬方式。──《週刊現代》書摘
我們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家人過世了就得跟葬儀社聯絡等等,這些是所謂的「常識」,但是看了這本書以後,發現原來完全沒必要,還有其他方法可以做。至少在自己死的時候,我不希望在這方面花費太多。──amazon.com讀者
我花了五小時將這本書看完。作者指出日本佛教為什麼會變成葬式佛教,以及現行制度與佛陀的教誨有所矛盾等事情。雖然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但我是贊同這本書的觀點的。──amazon.com讀者
我一定要讓家裡的孩子看這本書。我想要跟家人一起商量,我的葬禮應該要用什麼樣的方式舉行。──樂天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