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要住眷村:黃埔新村「以住代護」紀實 | 拾書所

媽!我要住眷村:黃埔新村「以住代護」紀實

$ 297 元 原價 330
全臺第一代眷村──高雄鳳山「黃埔新村」,
這是一個因時代而起,因時代而落的眷村聚落。

  你能想像嗎?
  有一處空間,流轉記載著百年來的台灣在地故事,
  她曾經見證這片土地的繁華與興盛,而如今,面對時間的推移她也要老去。
  透過高雄文化局人才移民、老房再造、圓夢基地的「以住代護」計畫,
  我們再一次能有機會賦予她新的時代意義。
  從人文與建築的角度重新詮釋,並注入新的視野;
  讓人與文化景觀產生新的互動,延續更多夢想與故事。

  高雄鳳山「黃埔新村」是一處奇特的存在。

  以「黃埔」命名的眷村,在台灣共有七處,其中鳳山「黃埔新村」原是二戰期間日軍為南進政策屯駐軍隊所興建的宿舍,房舍皆為日式建築。但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國民軍隊遷入此處,這群軍人與其眷屬除了要面對與家鄉生活習慣、文化皆不同的土地之外,更要克服入住日式建築在居住空間、格局布置上使用的難題。於是許多居民便將住屋前後加建左右分隔,讓空間能夠發揮到最大效用,無心插柳,卻也衍生出日式建築與中華文化融為一體的特有建物景象。這樣的家雖然擁擠,卻也是眷戶一輩子的回憶。

  隨著時代推移,眷村居民在各種原因下遷離眷村,剩下少數居民伴隨著逐漸頹圮的空間、歷史與記憶在此埋沒凋零。高雄市文化局期望透過「以住代護─人才基地」計畫,將這個容納歷史記憶的眷舍空間保存下來。

  透過記錄「以住代護」計畫中新住戶的遷入與老住戶的記憶停留,我們讓空間與人各自說出彼此的故事;在田野調查的過程中,帶領各世代的讀者看見老眷村的過往,並且重新擁有新生的期待,開啟民眾對於眷村文化、對於黃埔新村的重新想像。從一戶眷舍、一條街、進而到整個社區營造與古屋再造,我們能夠為這些見證歷史、代表台灣的建築做些什麼?透過書中的空間賞析、老眷村與社會的互動,傳遞黃埔新村所代表的時代意義,在時空社會氣氛的轉變下仍保有眷村文化之美。

本書特色

  ▶「中日混血」的眷村究竟長什麼樣?
  跟隨建築師的專業視角,窺見當時日本人正處於明治維新後脫亞入歐的思想下,吸取西式的思維,同時引入西洋的生活型態的空間配置最明確的時期。間接影響於日治時期的台灣,在歷史交錯與空間重置下,建造出日式與洋式混搭的台灣和洋混搭老家屋。

  ▶ 在地作家細數眷村故事!
  如何真實了解居住於木建築之中的感受與美好?本書由作家夏夏及多位高雄在地作家,實地田野調查在黃埔眷村定居幾十年的舊住戶、申請「以住代護」入住的新住民,各自闡述「眷村」帶給他們的體驗,以及生活其中的記憶情感。

一致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宋少卿  表演工作者
  郎祖筠  春河劇團教學暨藝術總監
  游智維  風尚旅行社總經理
  蔡詩萍  作家
  鍾永男  鍾永男建築事務所負責人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