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擬以古典詩詞為研究範疇,嘗試融入現代意義的詮釋,希冀通過各種主題的設計,不同視角的切入,探索文學作品所蘊含的心理意義,有效調整、改善、提升吾人生命的內在本質,藉以因應當前文化價值觀劇烈衝突與人際關係日益疏離的現實環境。
本書於章節的安排:
其一,從詩歌發展溯源《詩經》:以〈毛詩序〉的詩學理論探討情禮關係。
其二,從「和諧」的理想切入:針對盛唐代表詩人李白、杜甫、王維之詩作進行分析,分別論述詩人體現與「自我」、「社會」、「自然」三面向之和諧理想,藉以彰顯人文關懷之終極目標與現代意義
其三,從「獨處」的角度切入:通過近現代心理學對「獨處」的定義與功能探討,期使將正向的獨處意義融入唐詩的詮釋,揭示詩人於獨處時所呈現的精神風貌,領略其享受獨處的美感經驗與生命價值的反省。
其四,從「抗壓」的能力切入:汲取蘇軾詞中的生命智慧,有效提升現實生活的抗壓性,以安然度過生命中不可迴避的低潮情境。
其五,從「倫理」的核心切入:以宋代悼亡詞為研究對象,探究其回憶書寫的形式與情感表現的內涵,並連結現代心理學所論「失落」的正面意義,賦予其情感教育的積極作用。
名人推薦
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 王偉勇教授 專文推薦!
本書於章節的安排:
其一,從詩歌發展溯源《詩經》:以〈毛詩序〉的詩學理論探討情禮關係。
其二,從「和諧」的理想切入:針對盛唐代表詩人李白、杜甫、王維之詩作進行分析,分別論述詩人體現與「自我」、「社會」、「自然」三面向之和諧理想,藉以彰顯人文關懷之終極目標與現代意義
其三,從「獨處」的角度切入:通過近現代心理學對「獨處」的定義與功能探討,期使將正向的獨處意義融入唐詩的詮釋,揭示詩人於獨處時所呈現的精神風貌,領略其享受獨處的美感經驗與生命價值的反省。
其四,從「抗壓」的能力切入:汲取蘇軾詞中的生命智慧,有效提升現實生活的抗壓性,以安然度過生命中不可迴避的低潮情境。
其五,從「倫理」的核心切入:以宋代悼亡詞為研究對象,探究其回憶書寫的形式與情感表現的內涵,並連結現代心理學所論「失落」的正面意義,賦予其情感教育的積極作用。
名人推薦
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 王偉勇教授 專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