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滿謊言的年代
讓記憶和淚水幫助我們勇於真實
讓記憶和淚水幫助我們勇於真實
許多人都以為,耶利米哀歌的寫作背景,是個相當悲慘、淒涼的時代。畢竟,按照現今絕大多數學者的看法,儘管耶利米哀歌的作者猶有爭論,對於耶利米哀歌的寫作年代,倒是頗有共識,一致認為五首哀歌大約完成於公元前五八七年耶路撒冷淪陷,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那段國破家亡的日子。
都已經國破家亡了,怎麼還不悲慘、淒涼呢?某方面來說,好像真是如此。不過,換個角度,將會發現,儘管被擄到巴比倫,猶太人在那裡的生活,其實並沒有變得比較差。儘管淪為被擄之民,社會地位確實不如當地的人,但是生活在兵強馬壯,國力強盛的巴比倫,猶太人很快就在物質的富裕中迷失了。要在偏遠地區繼續堅持當個弱小的國家,還是投靠世界大國,努力往上攀爬──後者的誘惑大多了。
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哀歌一首一首出現。當愈來愈多人沉迷於眼前的舒適,臣服於巴比倫看似偉大的統治,哀歌卻一次又一次地以淚水作為提醒,以動人的詩句作為反抗。乍看之下的華麗與興盛,巴比倫如蜜糖一樣的神話與宣稱,其實都是建立在無情的殺戮和專制之上,只有記得過往那段歷史,猶太人才有可能從巴比倫編織的美夢中再次清醒,重新回到耶和華的面前。
舊約學者萊特,以其近四十年對舊約的鑽研,帶領我們走入常被忽視的耶利米哀歌之中。結合了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個人深度的神學反思,我們將從這卷苦難的「記憶」之書,學習以前從未學到的智慧。面對物質主義、消費主義、科技掛帥所承諾的各種美麗遠景,哀歌將幫助我們用淚水穿透謊言,看見真正的尊貴和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