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本「節氣建築」專論
從農事的「節氣」之中,如何啟發對當代建築設計的革新?
在常民生活、自然,以及無形的時間之中,
如何長出在空間上舒適宜居、在精神上亦使人舒展自在的建築?
從農事的「節氣」之中,如何啟發對當代建築設計的革新?
在常民生活、自然,以及無形的時間之中,
如何長出在空間上舒適宜居、在精神上亦使人舒展自在的建築?
「建築的本質核心不是那個殼,
不侷限於建築的實體,
還包括裡面的生活、外面的自然,是那一整個蘊含的『空』。」
回歸天地之間的自然節韻脈動,
從先民順應自然、與環境共生的節氣常性中,
構建出建築設計與天、與地、與人的共生共存之道
「五度空間的建築」,訴說的是一種自土地生發的建築觀,也是對長久以來過度重視形式思維的再反省後所發展的嶄新觀點。它試圖將東方傳統的自然時間觀──節氣,與東方哲學中的精神內涵──意境,一起拉入三度空間之中,創造出超越三維、有機的空間觀;並且更進一步將這種空間觀轉化成一套設計思維。
這套嶄新的思考,是由半畝塘環境整合的建築師江文淵、何傳新,逢甲大學建築系主任黎淑婷作為核心,開始以台中為根據地組成「節氣建築工作小組」,集結來自實務界與學術圈的建築人們,展開一連串的講座與研討。他們以一套整全性的觀點,試圖將建築從物質形式束縛的框架中脫開、開展,帶入精神性與實際感官經驗,讓建築空間真正而全面地涵容人們身、心、靈的可能。
「節氣」的概念,是過去農業社會中,人透過了解環境、順應自然以能使生活順行所發展出來的一套概念。從觀察星辰、四季、氣候更迭所帶來環境的變化,人們也依據變化的律動構建了順應節氣的生活。因此,「節氣」這個字眼除了現在熟知的二十四節氣外,其所意味著的更是一套生活方式:一種順天、應時、隨季,與天、地、自然共生,追求天人和諧平衡共存的生活文化;而它所含蘊的,是一套來自東方,全觀而整體性的思維。
本書啟發自節氣概念背後一整套對整全性的追求,並將這種整全性的思維試圖放入建築設計對話,思考建築與人、自然的關係性,以沿從此一思維的空間美學,進而發展一套準確的設計思考。在這種建築設計的思考中,雖以節氣為起點,但並非拘泥於節氣概念自身,而是將之推展成一套對時空、對人內在意識以及對外部環境的整全性的思維,並透過建築實踐的方式來構築最宜人居的生活空間。因此,節氣建築所追求的,並非只是單純空間的構建,更是從空間、時間、人所演繹對話出來的內在風景,讓人們從中經驗建築的空間質地;若建築是內(人)與外(自然)的中介關係,要透過這個建構場所能讓人感知到什麼樣的時間流動、日夜變化、四季更迭,就必須思考地域環境的特質、回到大地本然的屬性,並建築整合出「生活」的整體性。
「五度空間的建築」,意味著的便是追求人、建築及環境和諧相容共生的──不只是物理性的居所,同時也是身心安棲的真正所在。
本書由建築實作前線的建築師、建築學者、文史工作者、園藝景觀學者所構成的「節氣建築工作小組」擔任內容撰稿構成,成員們分別來自不同領域、但都與建築緊密聯繫;透過將學術界與實務界的共同作業,本書所涵蓋的並非只是論述的推演,更透過實際的案例來談這種設計思維如何落實。
而作為「節氣建築工作小組」的初步成果,這本書同時也是起點;而在追求與環境永續共生的當今,這本書更是一個邀請:透過整全而充滿有機律動的五度空間思維,邀請大家一起思考生活、環境與空間,追求更美好的住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