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二(1950-1955) | 拾書所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二(1950-1955)

$ 513 元 原價 650
家常、感情、文學、電影、時政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夏濟安、夏志清夏氏兄弟
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大事件

  濟安的國學根底好,見識廣,志清轉治中國文學後,常請教哥哥,1952年後二人討論中國文學的時候居多。從這些信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知識淵博,充滿幻想的夏濟安;而夏志清則是一位虛心學習謙恭的學者,與日後「狂妄自大」的「老頑童」判若兩人。──王洞

  從1947年底至1965年初,夏志清先生與長兄夏濟安先生之間魚雁往返,說家常、談感情、論文學、品電影、議時政,推心置腹,無話不談,內容相當豐富。精心保存下來的六百多封書信,成為透視那一代知識分子學思歷程的極為珍貴的文獻。──季進

  在滯留海外的歲月裡,夏氏兄弟在薄薄的航空信紙上以蠅頭小字寫下生活點滴,欲望心事,還有種種文學話題。這對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難得的平生知己。──王德威

  夏志清(1920-2013)1961年憑《中國現代小說史》英文專著,一舉開下英語世界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先河。之後的《中國古典小說》更將視野擴及中國古典敘事。其兄長夏濟安(1916-1965)的學問和洞見絕不亞於乃弟,1950年代曾在國立臺灣大學任教,調教一批最優秀的學生如劉紹銘、白先勇、李歐梵等,也創辦《文學雜誌》,為日後臺灣現代主義運動奠定基礎。夏氏兄弟在學術界享有大名,生長在充滿戰亂的1930、40年代,日後遷徙海外。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二(1950-1955)》,即夏濟安、夏志清兄弟於1947年至1965年之間往來六百多封書信的第二批,始自第122號信件,夏志清由耶魯寄至台北的第一封信(1950年10月31日),至第280號信件夏濟安結束印第安納大學的課程,至伊利諾州訪友,由芝加哥寄出的信(1955年6月9日)。

  在第二卷所收的信充滿了不安。先是上海政策瞬即變動,兄弟二人擔心父母收不到匯款,後來擔心自己的前途。兄弟二人欣賞彼此的才學,互相交換意見。夏濟安對夏志清這個弟弟的學養思辨,充滿了信心。當他獲知志清得到編寫《中國手冊》的工作時,寫道:「接來信知job有着落,甚為欣慰。由你來研究中國文學,這是「中國文學史」上值得一記的大事,因為中國文學至今還沒有碰到一個像你這樣的頭腦去研究它…憑你對西洋文學的研究,而且有如此的keen mind,將在中國文學裏發現許多有趣的東西,中國文學將從此可以整理出一個頭緒來了。我為中國文學的高興更大於為你得job的高興。」(見第147號信件)。志清果然不負濟安的期望,其《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國古典小說》為研究中國文學展開了一個新的視野。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