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演戲,是由絲線牽動;詩人要寫出戲劇性的詩,當然是由文字牽動。
陳徵蔚老師說:文字牽動的傀儡是「詩中有劇‧劇中有詩」的創作傳統。李翠瑛老師探索如何戲劇?如何詩?則從亞里斯多德《詩學》談起。解昆樺老師直接跨進現代詩劇,試揭開現代詩劇的可能。孫維民老師從抒情詩的範疇談戲劇性,陳鴻逸論述詩(人)如何以戲劇的元素形構小劇場,孟樊老師稱商禽為超現實的詩鬼,小論超現實與戲劇性,李桂媚老師舉蘇紹連的〈陳辛益〉詩作為例,憾談未完的獨角戲。
戲劇性一直存在於文學作品裡,詩人藉著劇本的架構而創作的詩,有顯性的戲劇詩,也有隱性的戲劇詩。本期專輯推展的詩作,屬於顯性的戲劇詩作品有:天洛的四幕雙聲劇(春望)、葉子鳥的(愛情的正常性混亂)、千朔的(浪的彩排)、劉曉頤的(裸體的陽臺)、簡玲的歌劇(陰陽海),皆具有戲劇文本的形式。
另外屬於隱性的戲劇詩作品,有陳育虹的雙聲詩作〈預言‧耶路撒〉,蘇紹連的角色扮〈傷心小棧〉,陳克華的〈謀殺案〉和紀小樣的〈與鬼交談〉均是情節緊張刺激的戲劇詩,零雨的〈秋千架上〉和駱以軍的〈我曾想過在一暴雨如傾的夜裡〉以及愛羅的〈我在人間四月天──徐志摩的愛情故事〉都充滿了故事一般的戲劇性。另外還有游書珣、鴻鴻、張英珉、蔡文騫、王正良、然靈、靈歌、王羅蜜多、周忍星、黃里、陳牧宏、林瑞麟、寧靜海、曾美玲、季閒等詩人為此專輯寫作的富有戲劇性的詩作。
幕後的小輯「後設.詩」,則以張啟疆的論述引領,計收入多位詩壇名家的作品,有陳義芝〈永嘉訪靈運〉、渡 也〈伍鑫酵素村茶會〉、向明〈廣場上的鴿子 徒勞〉、林婉瑜〈請求秋天〉、簡政珍〈巷口 名聲〉、方群〈隱題五首〉、李進文〈八月水果送 鬼門關前 爾時,命有奧運〉、蕓 朵〈回望 那叫愛情 那叫婚姻〉、孟樊〈溫暖的黑暗──用商禽韻〉、莊源鎮〈更年〉、李瑞鄺〈文學與化學 全聾與半聵〉、林柏維〈仲夏月夜 高雄的天空〉、賴文誠〈春雨過後〉、木子〈打太極 書法及其審美〉等詩作。
幕外的小輯則是「第四屆台灣詩學詩獎」的評審紀錄及評語、得獎作品展示,計展示七位得獎者蘇家立、游善鈞、湘羽、范家駿、張詩勤、楊瀅靜、張青松的詩作及三位決審委員陳義芝、鴻鴻、馮青的評語。
台灣詩學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詩人團體,創社宗旨為「挖深織廣,詩寫台灣經驗;剖情析采,論說現代詩學」,同仁們的論述或創作均為台灣詩壇的佼佼者,同時出版兩本「學刊」和「詩論壇」兩本刊物,而論壇刊物更以「詩腸鼓吹,吹響詩號,鼓動詩潮」為目的,製作各種詩創作的專輯。本期《吹鼓吹詩論壇二十七號》「文字牽動傀儡 戲劇詩專輯」,相信會是詩壇重要的一個詩創作議題。歡迎愛詩者來探究和研讀。
本書特色
一、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刊物從2015年6月開始改為季刊,每年3、6、9、12月出刊。
二、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是由一群網路老中青少最有影響力的詩人、詩評家一起組成經營的刊物,每期聚集的來稿都是目前最活耀的詩人,已成為一個競相發表、互相觀摩的最佳網路與紙媒融合平台。
三、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每期詩刊都有一主題,如本期的「文字牽動傀儡 戲劇詩專輯」為專輯主題,集結名家詩人分享各自的戲劇詩創作,以及評論家論述此一專輯主題,讓詩創作與理論並行。專輯製作非常用心,為台灣詩刊首屈一指,發揮了「詩腸鼓吹‧吹響詩號‧鼓動詩潮」的論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