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般外傷臨床醫療的領域而言,本次編寫的內容除了以傳統的身體分部位的方式論述之外,我們特別邀請了幾位專家撰寫比較新穎的章節,比如說:林口長庚醫院的傅志遠醫師跟本院的洪立維醫師,分別從外傷科與骨科的角度來寫骨盆腔骨折的處理重點;長庚大學職能治療系的楊啟政教授以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跟我們討論頭部外傷以後各種可能的認知能力評定與訓練;本院的李柏居醫師引介最新的腹腔鏡技術應用在腹部外傷的進展;本院的林子忻醫師簡介未來幾年,在外傷急救的領域最有可能突飛猛進的幾項技術:止血材料、負壓傷口治療(NPWT)、EBOA;還有重症加護領域新進展的幾個章節等等,都是一些比較新的發展。
由於本部的人力有限,我們在找題材時就想過要找其他科部的專家,但是在徵得外傷醫學會簡立建理事長的協助之後,我們就將徵稿人選擴展到學會裡全台灣各大門派的頂尖外傷高手,也將題材從原本的臨床醫學推廣到一些外傷醫學界正面臨的典章制度的問題,因而加入了各國外傷制度(引介有美國、德國、英國等制度)比較,跟不同教育訓練方式(除了傳統的住院醫師教育訓練之外,也包含實戰訓練如ATLS、DSTC、ETC,以及慈濟醫院的大體解剖實習課程)的討論,另外還引入了外傷登錄制度與外傷體系的實際運作探討,這與之前的外傷書籍也是有相當大的分別的。
除了探討臨床醫療與典章制度之外,為了能夠更完整的呈現整個外傷照護過程,陳主任特別指示我們邀請護理同仁們一起撰述,從重症、病房、安寧照護、出院規劃到最終的器官捐贈,不論病房護理師、專科護理師、護長跟督導也都加入我們的行列,希望能提供給全台灣的護理人員一些外傷作業規範與轉介資源的參考。
由於本部的人力有限,我們在找題材時就想過要找其他科部的專家,但是在徵得外傷醫學會簡立建理事長的協助之後,我們就將徵稿人選擴展到學會裡全台灣各大門派的頂尖外傷高手,也將題材從原本的臨床醫學推廣到一些外傷醫學界正面臨的典章制度的問題,因而加入了各國外傷制度(引介有美國、德國、英國等制度)比較,跟不同教育訓練方式(除了傳統的住院醫師教育訓練之外,也包含實戰訓練如ATLS、DSTC、ETC,以及慈濟醫院的大體解剖實習課程)的討論,另外還引入了外傷登錄制度與外傷體系的實際運作探討,這與之前的外傷書籍也是有相當大的分別的。
除了探討臨床醫療與典章制度之外,為了能夠更完整的呈現整個外傷照護過程,陳主任特別指示我們邀請護理同仁們一起撰述,從重症、病房、安寧照護、出院規劃到最終的器官捐贈,不論病房護理師、專科護理師、護長跟督導也都加入我們的行列,希望能提供給全台灣的護理人員一些外傷作業規範與轉介資源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