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鏡,魔鏡,可知我心?:讀小說,談心理 | 拾書所

魔鏡,魔鏡,可知我心?:讀小說,談心理

$ 342 元 原價 380
  大家熟悉的〈美女與野獸〉,源頭可能是希臘神話的賽琪公主與愛神邱比特的故事;原來故事裡的邱比特並不醜,但他們也被詛咒。《傲慢與偏見》是珍.奧斯丁的代表作,她一生未婚,但六部小說都寫美好的年輕男女愛情故事。〈木偶奇遇記〉的皮諾丘想變成人,結果喜劇收場;電影《A.I人工智慧》的主角也一心要變成人,最後卻演變成令人震撼的悲劇…

  這些經典故事、重要小說背後,都有複雜深厚的心理學概念。本書作者為心理學教授鄭谷苑,她透過文學作品,來談心理學、談大腦的運作,談人類行為內在的道理。
  
聯合力推
  
  吳維寧/親職作家、《孩子我要你做自己—猶太教育教我的事》作者曾任教育部政務次長秘書
  游婷雅/台中教育大學語教系兼任講師
  馮季眉/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字畝文化︱青春共和國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黃惠貞/高中歷史教師、歷史教師深根聯盟
  廖婉如/奇美博物館副館長

各界名家,極度推薦
  
  鄭清文/世界華文文學終身成就獎、國家文藝獎得主
  這本書用正規的腦科學,用腦的構造和功能的角度,來解釋心理學和文學的關係,其中有一個重點,就是重視和諧、幸福,和希望的追求。小說有喜劇,有悲劇,喜劇可以贏得笑聲,讓人心情愉快,悲劇可以提出警告,更重要的是培養同情心。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看谷苑老師說《強盜的女兒》,對比《羅密歐與茱麗葉》,突然命運不再是唯一命題,家族文化歷史不必然是牽絆,悲劇與喜劇的變化中,原來藏著提升與理解。而這不只是文學裡抽象的渴望,原來還有個鏡像神經元就在咱們大腦,讓我們對他人能有深刻理解。讀了這些,對故事中的提升與理解竟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與「理解」。情感與理性同步迸發。
  
  楊佳嫻/詩人、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心理學打磨過的文學閱讀,映現人性與社會的折光,親切,好看。
  
  游婷雅/台中教育大學語教系兼任講師
  魔鏡不只知我心,更像是兩面互照的鏡子中放著一本書般,鏡子裡的書裡有鏡子裡的書…書書相映(應)。透過這本書,我們讀到鄭老師「跨文本比較」的深厚功力,也讀到他對各類型小說的精闢剖析,更學到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與理論。然而,就像鄭老師在書中所言:「價值是多元的……我們可以用多元的方式來思考,使舊故事可以有新的想法。」「不同的故事,很自然的,讓孩子能思考其中的差異……當孩子問了『為什麼』,就能進一步做比較,而透過故事的比較,讓孩子輕鬆愉快的培養思考能力。」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們便應該能自問「作者為什麼如此詮釋?」進而想一探究竟,找出自己的觀點,然後再將自己的觀點與鄭老師的觀點加以比較、對照。讀者們不妨挑選幾本書中介紹的小說讀一讀,然後思考一下,你從這面魔鏡中照射出來的是什麼?
  
  蕭珺予|英國愛丁堡大學諮商與心理治療學系博士候選人、資深心理工作者
  “這是一本極用心的書!呈現出作者對文學、對心理學的豐厚底蘊;不論是暢銷書籍,或較小眾的文學作品,作者將文本從時間軸的歷史考究,到各種如性別、教育、跨文化、兒童教育…等議題,再佐以心理學的解析視野,讓身為讀者的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深刻的感受自己閱讀的框架被橫縱軸同時被拉大,所有故事的理解不在是故事而已,取而代之的,是脈絡的解析、詮釋差異的說明與比較,及心理學的理解與反思!對於家長、讀者、文學/心理學子而言,都能在本書中獲得自己的需要,而同時,其它的心靈之窗,也悄悄地被開啟。邀請您,一起進入魔鏡的世界…。
  
  蔡明灑|前貓頭鷹圖書館館長、朗朗小書房創辦人對關心青少年閱讀的父母來說,書中羅列的各種經典作品,是推薦給青少年閱讀書單的最佳參考。對不瞭解青少年的父母來說,書中探討的面向讓成人驚見青少年內在那超乎想像廣大而深邃的世界。而對所有人來說,透過心理學這面魔鏡,讓我們理解了讀小說這件事豈止僅是怡情養性。
  當我們不斷的在虛構的小說世界與無形的自我內在之間來回穿梭,交互參照時,不論是成人或青少年,這個觀照與覺察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能量都將不容小覷。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