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交流都是自於一種開放的態度,
而臺灣其實從來不曾有過封閉的文化體系。
臺灣的「本土」本就具有高度的時空延伸之意義,
彷彿「全球」文化與知識交流的實驗室一般蘊藏豐富的多元性與異質性。
而臺灣其實從來不曾有過封閉的文化體系。
臺灣的「本土」本就具有高度的時空延伸之意義,
彷彿「全球」文化與知識交流的實驗室一般蘊藏豐富的多元性與異質性。
進入21世紀,「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成為推動全球化的兩股動力,促使各地人、事、物的交流愈加頻繁,也催生文化與知識的再創造,形成全球化與在地化、中心與邊緣互相抗衡的現象。
藉由流動與傳播的進路,臺灣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學或文化,都無法拒絕外來資源滲入或被阻隔在世界之外,特別是位於海洋與大陸邊界的臺灣,它在航海上所具有的關鍵位置,也正是它在文學、文化上擁有的優勢,開放、流動、創新,正是臺灣文學的本質與獨特精神。
全書共十九篇,各篇論文依循「文化流動」或「知識傳播」兩大主軸,以臺灣文學為主體,採取相互參照的模式,擴及對亞太人文的關注,藉此展現全球化時代下的亞洲視角。
本書特色
本書共收錄十九篇論文,探討「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現象,由黃美娥、張誦聖、朱雙一、劉亮雅、衣若芬、廖冰凌、蘇碩斌、垂水千惠、張文薰、蔡祝青、柳書琴、計璧瑞、Bert Scruggs(古芃)、須文蔚、洪淑苓、林芳玫、蔡建鑫、廖勇超、呂佳蓉等十九位臺灣文學界專家領銜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