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自己的生活視為正文,將書籍視為註解。」――愛默森。
獨白、對話、筆記是重要的,因為總有困乏之時。
藝術家薄茵萍以「圓」的形變,將生命中遇到的哲思話句,
砌出一層層的自我思辨之路。
本書節錄編著者30多年的日記及讀書筆記,以「封閉點」擴至「散發體」的概念,將書中看似無因果排列的章句,劃分出自我抽象思考的四個階段。彷彿提供分鏡畫面的圖像作品,也結合了藝術家朗讀情境,讓讀者一面摸索薄茵萍的辯證輪廓;一面也啟動對任一隨機話句,得以自由地思索並對應,甚至詮釋出全新的意義。
如果,藝術創作可拆解隱喻符碼,撥開僅是眼見之物,那生命河流中邂逅的眾多他者之言,說的當然不只是愛默森、蘇格拉底或托爾斯泰,而是真真實實的――「我」。一步步探索的路上,石階腳步下的溫度與印記,欲化為一場又一場的精神對話,成為你我的無形力量。
本書使用方式:
1、被記下的每一句,富當時的情境意義,因此無須考據式的追根究底。
2、若閱讀臉書是一種習慣,那就用眼用耳用心地滑著﹙划著﹚感受這本書吧!
3、書末附有線上朗讀音檔的QRCode,隨藝術家口吻氣息更貼近生命的字句。
獨白、對話、筆記是重要的,因為總有困乏之時。
藝術家薄茵萍以「圓」的形變,將生命中遇到的哲思話句,
砌出一層層的自我思辨之路。
本書節錄編著者30多年的日記及讀書筆記,以「封閉點」擴至「散發體」的概念,將書中看似無因果排列的章句,劃分出自我抽象思考的四個階段。彷彿提供分鏡畫面的圖像作品,也結合了藝術家朗讀情境,讓讀者一面摸索薄茵萍的辯證輪廓;一面也啟動對任一隨機話句,得以自由地思索並對應,甚至詮釋出全新的意義。
如果,藝術創作可拆解隱喻符碼,撥開僅是眼見之物,那生命河流中邂逅的眾多他者之言,說的當然不只是愛默森、蘇格拉底或托爾斯泰,而是真真實實的――「我」。一步步探索的路上,石階腳步下的溫度與印記,欲化為一場又一場的精神對話,成為你我的無形力量。
本書使用方式:
1、被記下的每一句,富當時的情境意義,因此無須考據式的追根究底。
2、若閱讀臉書是一種習慣,那就用眼用耳用心地滑著﹙划著﹚感受這本書吧!
3、書末附有線上朗讀音檔的QRCode,隨藝術家口吻氣息更貼近生命的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