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主體是取得政治資源分配的基本門檻,是消費主義的行銷核心策略,主體性就成為生存、存在的基本條件但也是重重枷鎖所在;對社會邊緣群體,這個困境更是顯著。身體成為存在的前線,是「失能者」被再現及能宣稱主體的現實,但被他人及自我「盯視」認同政治後的身體仍要面對被政治、社會、市場消費後的刻板化、無視及彼此的差異化,能動性在盯視及無視中要很奮力地展現。本書要我們從邊緣主體看社會核心權力的運作邏輯。──沈秀華,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置身邊緣,如何辨識社會文化、歷史情境加諸己身的定義乃至定位,如何覓得自我主體,為自己作主。所謂協商、所謂翻轉,是要以另一部分己身爭得中心肯認,入主中心,還是安居邊緣,又或另立中心。曾經要求翻轉,也曾思索協商的性別身體,遇上了邊緣主體,提供的不只是經驗,激出的不只是火花……。──劉靜貞,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
置身邊緣,如何辨識社會文化、歷史情境加諸己身的定義乃至定位,如何覓得自我主體,為自己作主。所謂協商、所謂翻轉,是要以另一部分己身爭得中心肯認,入主中心,還是安居邊緣,又或另立中心。曾經要求翻轉,也曾思索協商的性別身體,遇上了邊緣主體,提供的不只是經驗,激出的不只是火花……。──劉靜貞,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