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別因為愛與恐懼,落入過度教養的陷阱,讓孩子一直活在延長的青春期 | 拾書所

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別因為愛與恐懼,落入過度教養的陷阱,讓孩子一直活在延長的青春期

$ 310 元 原價 450
身為父母,我們會不會太盡職了?
【亞馬遜網路書店四星半】讀者佳評
【TED演講250萬點閱數】關鍵教養議題
一個發展中的「孩子」,需要多少自由?

  有人要孩子往東時,他可以想想往西的可能、並設法找到方向——這是發展智力自由的先決條件。
  掙扎是人生的常態,孩子得面對讓他人失望的不完美,這是培養情感自由的先決條件。
  父母過多的保護、指導與期待,是否阻擋了這些自由,讓孩子失去學習做個「成年人」的機會?
  我們是否懂得太多、做得太滿、放手得太少?
  我們是在幫助孩子進入人生,還是變成保護他們遠離人生?

  學業表現優異,但少了父母持續參與,似乎就難以適應社會的高材生,會有什麼樣的未來?
  成長過程中習慣有人幫忙解決問題、做什麼都被讚美的孩子,進入真實世界會有何感受?
  讓孩子發展出為自己的人生作主的想望,是否為時已晚?
  那些一直稱自己是孩子、「活在延長青春期」的年輕人,何時才敢勇於自稱為「成人」?
  一個由這種「成人」組成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模樣?

  「孩子應該從父母那兒得到兩件事:根與翅膀。」
  德國作家、詩人和哲學家歌德如此說道。
  我們愛孩子,想要盡己所能給他們最好的一切;
  風大雨大時,總本能地想擋在前面遮擋捍衛。
  就這樣,我們給予保謢、指引免於失敗的捷徑、提供最好的資歷,
  以期讓孩子進入「成功」的場域……
  但我們卻常常忘了——我們一直給的,都是我們的翅膀,而不是他們自己的。
  最後,他們可能沒有你,就飛不起來……

  許多高教育程度的現代父母,對於孩子大多呵護備至,經常過度積極地涉入孩子的生活與學習,甚至將此視為理所當然的父母職責。而曾為名校史丹佛大學新生主任的李斯寇特-漢姆斯,則嚴正地指出,這樣的教養方式恐怕大有問題。

  年復一年,她發現入學的大一新鮮人愈來愈仰賴父母,也有愈來愈多的父母干預處理孩子的學校作業、課外活動和職業選擇,不願孩子冒上失敗或失望的風險。然而,在如此照拂下長大的孩子,長大後更可能因少有機會培養自立的生活技能和解決問題的實力,而面臨工作、人際與生活上的適應困難,甚至因承擔外界的高度期許而引發心理疾創。最重要的是,他們失去了自己的人生。

  在本書中,她將深入發掘、探察這個問題,希望向世人宣告過度教養對孩子身心的深遠損害、以及對父母本身的負面效應,更有甚者將可能對社會發展的前景造成不良後果。書中根據作者本身的校務輔導經驗,加以各種理論例證與父母師長的訪談,並揉合現實生活的觀察與通識建議,引領父母如何循序漸進養出真正的成年人,並培育成熟開明的親子關係,同時也鼓勵父母先照顧好自己、不隨波逐流,朝更理想的教養方向堅定前進。

  作者以專家學者與教育現場工作者的角度點出問題,同時也以身為人母的角色自我反思,同理著現今父母因集體焦慮而導致過度教養的無能為力之感,細膩舉例、詳實鋪陳,一步步堆疊出想要改變的力道。本書無疑是為想在現今的教育實況中尋找、或確認更好教養方式的父母們,匯聚勇氣和給予建議的最佳指南。

本書特色

  1. 「過度教養」的影響,不只是教養問題,也是社會問題

  現代父母對孩子付出更多的照顧與教導,正面回饋卻似乎不如預期,究竟我們的教養出了什麼問題?過度的保護、指導與關愛,不僅是個別家庭的教養問題,更是影響整體發展的社會問題,值得我們一起反思與警惕。

  2. 我們都忘了,我們該養出的不是「好小孩」,而是「好大人」
  教養最終的目標,應該是養出一個心智、情感、能力都與年齡並進相襯的「成年人」。本書以此為中心思想,希望幫助父母平撫擔憂與恐懼,先放下亟欲為孩子鋪設成功坦途的急切情緒,而以更穩健的心態、更明智的愛,創造真實永續的教養效果。

  3. 在教養孩子之前,父母請先照顧好自己,完成自己的人生
  本書打破一般教養思維,除了指陳過度教養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案,更聚焦於父母的心理建設與自我關照,懇切提醒父母別為了教養孩子而失去自己的人生。當你能好好生活、工作與愛人,孩子就會以你的身影為榜樣,找到自己實踐成功、創造幸福的方法。

真誠推薦

  詹志禹 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前教務長
  葉丙成 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番紅花 親子教養作家
  陳雅慧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總編輯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洪雪珍 yes123求職網資深副總經理

佳評推薦

  ◎曾為史丹佛新生主任的作者,見過各種極端的父母干預,不只有違常識、也不符智慧與健康的界限。當父母能與孩子談笑、也教導他們努力的成就感;能傾聽孩子,也給他們空間成為自己,就將培育出懂得辛勤努力、解決問題和享受生活的孩子。——《紐約時報》書評

  ◎作者對於被過度保護、教養、安排行程的孩子,描繪出鮮明有力的圖像。藉由訪談大學行政人員、教育專家、父母等對象,她詳實呈現出此一問題,並提供了許多可行的解決方案。這部豐富詳實的作品是父母的後盾,支持著他們進行必要的改變。——《出版者週刊》

  ◎作者描繪出一種聰明、有同理心的另類方法:把孩子當野花來滋養,而不是當盆栽來培育。對於希望讓孩子培養出真正的自主能力、而非空洞自尊的父母,這本書的出版正躬逢其時。── 丹尼爾.品克,暢銷書《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本書解析了直升機父母的習慣,利用各種研究與故事闡釋過度教養對孩子在發展、情緒與心理上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並帶給父母建設性的指引,說明如何退後一步,讓下一代的領導者成為成熟完整的大人。──MSNBC電視台時論節目Melissa Harris-Perry

  ◎這些不是一般教養類暢銷書中不斷回收的自救祕訣,而是一份鼓舞,要獻給那些發現自己被驚慌失措的直升機父母包圍,正在尋找更好的教養方式,而需要確認與指引的人們……這個世界也許不需要更多的名校畢業生,但確實需要有用的成年人。──《基督教世紀》雜誌

  ◎雖然這本書的目的是要告訴我們如何養出成年人,但也說明了這將如何使我們成為更好的大人。──《成長與飛翔》教養網站

  ◎全書坦誠、極具智慧,富有同理心、且深度探討,它應該是每個人教養書櫃裡的首選。──威廉.德雷西維茲,暢銷書《優秀的綿羊:耶魯教授給20歲自己的一封信》作者

  ◎茱莉.李斯寇特-漢姆斯同時是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記錄了二十一世紀不會綁鞋帶的聰明小孩的態度和習慣,及其盤旋左右的焦慮父母。她以同等且合宜的方式,傳達了同理體諒與當頭棒喝。──麥德琳.雷文,暢銷書《給孩子,金錢買不到的富足》作者

  ◎這本內容豐富的書是非常紮實的父母教戰手冊,不空談理論,而是以動人的實例來多方提醒家長,值得每個關心孩子與教育的家長、教師和社會賢達仔細閱讀並身體力行。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作者完全能夠理解過度教養背後隱含的擔憂焦慮與源頭脈絡,所以她提出的觀察,有時讓人讀來著實心有戚戚焉,而她所給予的提醒,也有如暮鼓晨鐘般深沉有力。——親子天下媒體中心總編輯 陳雅慧 

  ◎太多太滿的付出,可能讓我們口口聲聲說的「愛」孩子,反在無形中成了「礙」孩子。別在孩子頭頂上繼續盤旋,降落吧!誠摯推薦本書給所有父母,讓我們喜悅且驕傲地抬頭仰望,欣賞孩子的展翅高飛、自由翱翔。——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 

  ◎自信,是一個人在職場發展的關鍵特質。願父母都藉由本書體認到,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成長過程有其規律,信任他們有能力做出對的決定,即使犯錯也可以從中學習成長。——洪雪珍 yes123求職網資深副總經理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