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上帝,想做什麼都可以?:20個倫理學大哉問 | 拾書所

如果沒有上帝,想做什麼都可以?:20個倫理學大哉問

$ 253 元 原價 320
當代最暢銷的天才型哲普作家朱利安‧巴吉尼,向人類拋出20個倫理學大疑問:
不管是家庭與性愛,還是戰爭與恐怖主義?請問你如何回答?

  安樂死該合法化嗎?墮胎是一種謀殺嗎?
  性是道德議題嗎?吸毒是永遠不被認可的嗎?
  究竟在怎樣的狀況下,我們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根據蓋洛普民調,約有38%-45%美國人認為「沒有什麼道德價值可言」。
  BBC也有一項民調,顯示83%的人同意「英國的道德正在向下沉淪」。

  但現今走進任何大型超市,都可發現大量「倫理」產品,從公平交易食品到生態友善的清潔劑都有。大多數企業都有倫理規章與「企業社會責任」主管。英國對海外援助的金額,在2013年達到史上最高,約國內生產毛額的0.7%。

  在這個媒體不斷宣稱道德淪喪、但大家卻比以往更加要求倫理責任的社會裡,往往發現自己面臨的局面比以往更加險惡,我們得要在自己以及他人加諸的判斷與偏頗的地雷區裡匍匐前進,好找出什麼才是「該做『對』的事」。

  在《如果沒有上帝,想做什麼都可以?:20個倫理學大哉問》裡,英國暢銷書作家與哲學家巴吉尼,檢視20個含蓋生活各個面向的關鍵倫理議題,不管是家庭與性愛,還是戰爭與恐怖主義,每個問題都與人類切身相關。

  巴吉尼客觀地解釋偉大哲學家的觀點,也遵循他個人的論證,引導讀者明白他個人的判斷與偏頗,同時也讓他人的看法有發揮的空間。希望讀者看過本書後,能更明白自己的判斷與偏頗,或是透過古今各偉大倫理學家的觀點來加以改變。例如:

  ‧吸毒該不該除罪,要如何從法律與道德來思考?
  ‧隨機殺人事件中的犯案者以精神失常來辯護,站得住腳嗎?
  ‧宗教對墮胎與同性戀議題的態度翻轉,難道上帝是所有人中最極端的道德相對主義者?
  ‧美國總統否認氣候變遷而退出巴黎協定,我們可以提出有力的反制理由嗎?
  ‧罹患罕見疾病的英國男嬰小查理事件中,難道父母沒有權利維護孩子的生命權?

  人類在生活中隨時都可能要面對道德與倫理的兩難,即使該捐多少錢贊助慈善行動,都牽涉到人的道德判斷。巴吉尼在《如果沒有上帝,想做什麼都可以?》這本書裡,引導大家以更有助益的方式來思考這些兩難,擺脫囿限在「手段—目的」之間的狹隘思考,以更寬廣的視野來正確界定問題。

  巴吉尼並不想在書中「解決」所有重大的倫理兩難,甚至認為人類根本不需要任何道德法則,因為倫理的一個深層真相在於:人類追求的價值往往相互衝突,但這並不是因為其中一個是錯的、而另一個是對的,其中突顯的是如何權衡取捨。

  巴吉尼認為,與其提供是否符合道德的精準答案,直視不確定性與模糊地帶,才更能在論辯中得出最明確且確定的結論。真正的道德論證,個人必須親自面對這些議題,而不是一連串標準立場的集結。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