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的長河 第7~12冊書盒典藏版 | 拾書所

中國‧歷史的長河 第7~12冊書盒典藏版

$ 2,250 元 原價 3,000
★「中國‧歷史的長河」系列,完整重新全譯本, 第七至十二冊書盒典藏版!   ※內含系列第七至十二冊:《日本人眼中的中國》、《巨龍的胎動》、《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海與帝國》、《疾馳的草原征服者》、《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各一冊,專用典藏書盒一個。   ◎日本老牌出版社講談社,百年創社磅礡歷史大作。   最完整、觀點最多元、權威度最高的大眾史學系列。   日本講談社「中国の歴史」系列,完整重新全譯本,近三十年來,第一套用全方位史觀解讀的中國歷史讀本。十一個朝代、十二位臺灣學者、十五位日本史學專家,以商業、文化、制度、海洋、經濟……等豐富面相,重新認識有別於以帝王將相為主角的中國史。   【各冊內容簡介】   12《日本人眼中的中國:過去與現在》   臣屬、遣使、侵略、征服──   位在東亞末梢的日本,四度與改朝換代的中國激起火花,   從倭王到天皇,萬世一系的大和民族,   如何看待一海之隔的漢族風土更迭?   中國的改朝換代,並非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驗證,而是確保皇帝能專制的新陳代謝;以地形解構中國文化發展,可以驗證文明並非野蠻的對應,而是人類與自然間的角力;輩分、祖先與姓氏,中國的父系社會結構,如何影響漢人社會的自我認同?   11《巨龍的胎動:毛澤東、鄧小平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無論批判或認同,我們都無法忽視中國;   解構大國崛起的過程,是小國的生存智慧。   要理解習近平的21世紀新中國,一定得先認識毛鄧時代的中國共產黨。   天兒慧教授在本書以毛澤東、鄧小平兩位政治領袖為主角,講述了現代中國的歷史,並將中國共產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放在晚清以來的歷史脈絡下來探討,指出新中國的建立不只是為了實踐社會主義的理想,而有更濃厚的民族主義成分,是為了追求「民族的偉大復興」。   10《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晚清與中華民國》   從太平天國到七七事變,是充滿造神和仇外的國共黨史;   拋開黨國一家的論點,還原這段被消失的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上,有四場源起南邊的「北伐」:太平天國起義、辛亥革命、北伐戰役、共產黨興起。每一場戰亂流離帶來的文化衝擊,都形成一場變革動盪,帶來下一場戰爭,讓這段清末民初的歷史更加詭譎多變。   作者菊池秀明一改日本學者著重中國共產黨革命史或毛鄧路線派別史,提出統括、完整的中國近代史圖像,結合文化史和移民史,重構出臺灣讀者從未見過的晚清與民初印象。   09 《海與帝國:明清時代》   超越以往中國通史的朝代框架,   以「海洋史觀」x「全球體系論」首創東歐亞的區域概念,   重新評價這段五百年的明清帝國海洋史。   自元末至鴉片戰爭,一三五一年的紅巾賊之亂到一八五一年的太平天國,橫跨五百年,明清王朝在各種層面上承襲原生北方大地的蒙古帝國,超越了自秦至宋的中華框架,無法單純用中國朝代史或歐洲開發史來定義,我們將從海洋對帝國的影響,重新評價明清時代在全球歷史中的地位。   08《疾馳的草原征服者:遼、西夏、金、元》   全球化的開端,來自馬背上的草原文明。   蒙古顛覆世界史,起源於契丹打造的新國家型態;   耶律阿保機開創新時代的野望,更甚忽必烈維繫龐大帝國的挑戰!   以遊牧民族為主角的蒙古帝國,顛覆了西歐文明本位的全球史。研究草原民族和蒙古史的第一人──杉山正明,解讀十數種語言的史料,並以現場考察的第一手資料,重構遼、西夏、金、元的草原征服者實像。   07《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   為何宋朝的茶席、飯局和新年,如此引人入勝?   思想保守、積貧積弱──這段被誤解的宋朝三百年,   打造超越歐洲工業革命和文藝復興的豐沛底蘊;   重文輕武的另一面,是文創軟實力達到巔峰的平民盛世。   宋朝不如三國時代多采多姿,也比不上大唐帝國的華麗絢爛,但豐富的詩詞書畫、重新定義儒教思想的朱子學說,以及在這股氣氛下養成的士人氣概,直到今日,都還深深影響著亞洲華人的思想。 ◎學者、專家、老師,同聲一致大力推薦!   吳密察──國史館館長、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林桶法──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藍弘岳──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汪宏倫──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柳立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蔡偉傑──印第安納大學內陸歐亞學系博士   (以上為第七至十二冊的導讀人與對談人)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