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經典增訂版) | 拾書所

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經典增訂版)

$ 434 元 原價 550

「時代的啟示錄」          「全年最具影響力的書」     「讓人無法放下的一本書」
一部顛覆 5000 年人類債務歷史的開創性著作

以人類學之眼綜觀歷史全貌,抵抗不義社會的行動者
大衛‧格雷伯 David Graeber 帶你再次揭開債務的神祕面紗

 




 



● 在全民皆債的時代,徹底反省債務危機,重新將「人」放在重要位置
● 從人類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和人類行為切入,探討「債」的本質
● 新版後記,格雷伯闡述本書撰寫緣由及展望
● 新版推薦序,以不同學科角度回應格雷伯及本書研究



專文推薦(以姓氏筆畫序)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司黛蕊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作者 宋世祥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吳宗昇
          文化評論人 張鐵志
      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 劉瑞華

我對本書最殷切的期待,自然是看到它盡其綿薄之力,幫助人們對債、工作、金錢、成長,還有「經濟」本身進行涵蓋更廣的道德重估。
──大衛.格雷伯,增訂版後記

人類學包含了討論各個文明中的原始邏輯,並揭露人類處境。大衛.格雷伯則是位集大成的人類學家。這麼說並不只是因為他完成了這部意味深遠的作品,而是他試著挑戰更艱難且緊急的任務:他讓人類能有機會從他者認識自我。
──馬歇爾.薩林斯(Marshall Sahlins),當代人類學大師


--------------------------------------------------------------------------------------------------

債務是了解現存金融體系的一扇門,是債務造就了今天的市場。我們都聽過「有債必還」,但面對美國這種負債大國,美元卻持續升值,並有銀行「債欠得越多,就不會完蛋」和「大到不能倒」的弔詭說法。是哪裡出了問題?這讓我們必須釐清:究竟什麼是債務?

經濟學家告訴我們一個神話:古早的人類活在一個以物易物的社會裡,為了方便交易,人們發明了金錢,接下來發展出銀行和信用。但人類學研究卻發現,早在貨幣出現前,人類就已經背負債務。原始社會的債務,是用來估量人與人、人與社會,乃至人與宇宙之間的關係。本書將回溯過去,探討人類歷史中犯罪和賠償、戰爭和奴隸、債務和贖罪的故事,試著揭開債務規則的神祕面紗。

格雷伯嘗試將歷史分成幾個階段:早期的農業帝國(3500-800 BC)、軸心時代(800 BC-600 AD)、中世紀(600-1450 AD)、大資本帝國時期(1450-1971 AD)以及現在的金融世界,並以人類學角度解析債務和人類社會之間的關係。譬如,國家或政府利用貨幣來控制社會,貨幣的作用便是度量債務,金錢的使用就像是龐大的記帳系統;當債務危機出現、引發戰爭,統治者便會摧毁這些帳簿,並將土地歸還它的擁有者,以紓解危機。

《債的歷史》是一部博學、宏觀,且能激發討論的作品。作者從人類學、經濟學、社會學,以及法學和人類行為等各種角度探討債務本質,並用「債務關係」嘗試重新書寫及詮釋人類的社會和歷史,也提供現代金融制度不同的反省角度。



--------------------------------------------------------------------------------------------------
《債的歷史》媒體讚譽

新鮮……驚奇……格雷伯的作品不但發人深省,而且來的非常及時。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債務世界的神祕面紗需要被解開,而格雷伯的著作將是個好的開始。
──《美國L雜誌》The L Magazine

理解貨幣和市場的另一種歷史角度;一部宏觀、博學且能激發討論的作品。
──《美國彭博社》Bloomberg

這本書遠比我所說的還要具有可讀性和娛樂性……他反思債務、部落、餽贈和宗教,以及我們對金錢歷史的誤解。格雷伯是充滿學術涵養的研究者,也是名運動分子,同時也是公眾知識分子。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了歷史上人類社會和經濟活動的交流。
──《英國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讓人無法放下的一本書。人類學觀點的歷史,兼有挑釁意味的政治論述,有助於我們釐清當代有關債務和經濟的討論。
──《美國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這本來得及時而且容易上手的書,將能吸引每一個對古今債務歷史有興趣的讀者,還有那些心胸寬大的經濟學家。
──《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

充滿爭議,卻發人深省。是一部極佳之作。
──《書單》Booklist


關於大衛.格雷伯

他是當代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人類學家。
──摩里斯.布洛克(Maurice Bloch),倫敦政經學院人類學教授

聰慧、深具獨創性的政治思想家。
──雷貝嘉.索爾尼(Rebecca Solnit),《浪遊之歌》Wanderlust 作者

2011 年秋天,當佔領華爾街運動在紐約市的祖科蒂公園開始展開,一切就像個謎團一樣。但不久之後,我們可以發現佔領華爾街的主要運動思想,都來自大衛.格雷伯。格雷伯曾任教於耶魯大學,多年來投身反全球化運動,提倡社會公平正義。是他將這場被視為擾人的街頭抗爭,變成全球矚目的抗議運動。
──《美國時代雜誌》Time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