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共創 | 拾書所
$ 238 元 原價 250
  2017年春天起,全台各地許多大學老師和學生透過水保局「大專院校農村實踐共創示範計畫」進入農村社區,水保局希望大專院校教師運用各自的專業,發揮跨界應用價值來解決農業及農村等相關問題,並結合核心知識實踐應用在農村場域,達到跨界共創和教育創新的目的。通過申請的共有四十二個計畫,從計畫主持人的科系看得出涵蓋多元專業背景,計畫類型更展現不同特色,正在各地點燃共創火花。

  台灣的農村社區受限於人力和資源不足,其文化特色的優勢往往較難發揮,因著這次水保局共創計畫的合作,許多農村社區開始以不同姿態展現新活力。像是崑山科技大學公廣系副教授蔡佩芳和公廣系及企管系學生選定台南人口最少的行政區龍崎,盤點當地觀光資源後,規劃數個主題路線,製作影片放置於YouTube成立專區,希望增加旅人來龍崎旅遊的意願,及來訪時的深度體驗。

  也有老師帶領學生參與農業過程,進而思考農業經營及改良。例如慈濟大學綠色公民經濟的課程,邱奕儒副教授帶著學生們到光復阿囉隆部落參與農事勞動,在農家的小工寮和小農座談,討論怎麼改善生產端的困難,以及銷售過程中,農民收益甚低的問題。之後引導學生提出合作消費的解決方案,最終目標是在校內成立消費合作社,希望透過團結消費力量來解決台灣農業的問題,營建在地循環經濟。

  此外,也有師生著力在農業技術的創新,目的讓傳統農業得以轉型,創造高附加價值。像是屏東大學電腦與通訊系副教授劉仁俊有感於農業從種植到收割的過程中容易因種植環境異常而影響生長,於是透過這個計畫,整合資通訊業師生和農業專業人士,除了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也學習透過科技解決問題,協助農場規劃建置物聯網系統及大數據資料庫,提升農產品穩定生長和品質。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