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叫Z城的器皿裡,生長著叫做「殺戮」的永不凋謝的植物
「自2011年開始發生在阿拉伯國家的事件,彷彿回退到原始人、野蠻人般。一個人可以因為他人想法不同而搶劫或殺人,殺掉不屬於順尼派或不同想法的人。在在顯現出人類的仇恨。就像我說過的,這些行為及穆斯林對此的沉默顯示穆斯林深信伊斯蘭是唯一、完整的宗教,是真主為其信徒所選擇的宗教。好像沒有伊斯蘭就無法生存般。為何會認為沒有伊斯蘭的世界便會失去意義?」─阿多尼斯
在此書,阿多尼斯與精神分析學者胡麗亞.阿卜杜瓦西德透過對談,銳利剖析近年吞噬阿拉伯國家的暴力與戰亂—阿拉伯之春、ISIS的興起到敘利亞內戰,並追溯至伊斯蘭文明根源,反映出穆罕默德歸真後,伊斯蘭在權力衝突中,依各自利益解讀《古蘭經》,形成一場意識型態戰爭。伊斯蘭成為政治與經濟武器,用以追求權力,加劇部族的分裂,並形塑伊斯蘭文明暴力與禁止多元的觀念。
阿多尼斯認為,阿拉伯的歷史是偽造的,被通篇捏造的。而創造阿拉伯/伊斯蘭文明與偉大功業的人,不是遭到放逐、定罪,就是被拒絕與監禁,甚至釘死在十字架上。因此,必須以嶄新的觀點與人文精神重讀伊斯蘭文明,以為今日阿拉伯世界的暴力循環及困境提供一條突圍之路。
本書特色
穆斯林眼中的阿拉伯文化逆子
重讀伊斯蘭文明 ──《古蘭經》、女性、政治、西方、藝術、神話、詩歌
顛覆批判伊斯蘭
阿多尼斯第一部繁體中文版出版品
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林長寬 審定/導讀
世界新聞工作者張翠蓉 專文推薦
好評推薦
當今最大膽、最具爭議性的阿拉伯詩人。—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Said)
阿多尼斯告訴我們,信仰如同愛情,不脫個人經驗的範疇。《暴力與伊斯蘭》探討了多重而複雜的現代性詮釋,不但促成各種形式的信仰,也帶來各種樣貌的殘暴作為。阿多尼斯以有力的世俗口吻,再次證明其為當代最重要的文學家之一。—V.S. 奈波爾(V. S. Naipaul)
當今阿拉伯世界最偉大的詩人。—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暴力與伊斯蘭》最吸引我之處,乃是它以一種對談的方式展現,而對談者就是同在伊斯蘭文化成長的精神分析師胡麗亞.阿卜杜瓦西德,這使得對談特别精彩。
兩人就在互相的問答中帶出對政治伊斯蘭的多角度思考,引領讀者在歷史中了解傳統伊斯蘭的面貌,其多個派系鬥爭的纠葛,西方與伊斯蘭的交鋒,以及泛伊斯蘭主義的復興,和當今伊斯蘭世界的暴力成因等。一場對談,為我們解開了不少疑團。
—世界新聞工作者‧張翠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