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日本的形成:空間與時間穿越的旅程 | 拾書所

現代日本的形成:空間與時間穿越的旅程

$ 342 元 原價 380
  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人文內容網站——故事
  13位台港青年學者 × 15篇從空間出發的現代日本解讀
  連結紐約與江戶 從岩倉使節團到東京奧運
  明治維新150週年的台灣觀點

  日本,離我們很近,也很遠。
  
  台灣每年有大批的旅客前往日本;日本也有將近兩百萬人次來台灣旅行。地理上,台日距離很近,現代歷史上,兩者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然而,坊間與日本文化、歷史相關的出版品仍嫌不足,台灣對日本的特別情感,不同立場和觀點的作者可能會以相異的方式陳述——
  
  本書提供的,是一群年輕學人對於現代日本形成的本土詮釋。

  一百五十年前,「明治維新」這場塑造日本近代史最為重要的事件,是世界史上少有的變革成功的例子。

  各國學者對這場運動為何成功的原因,已有汗牛充棟的論述。但是當我們論及近代日本的形成時,總不乏探討大政奉還、版籍奉還、廢藩置縣等制度改革,以及諸如木戶孝允、坂本龍馬、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維新志士,而這樣以時間為經、人物為緯的歷史敘述方式,往往忽略了不同地方在現代日本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性:

  西鄉隆盛所在的薩摩(今鹿兒島縣)為什麼成為維新的前哨站?
  長州(今山口縣)為什麼成為現代日本的主人?
  坂本龍馬所在的南國土佐(今高知縣),遠在四國的最南端,為什麼可以成為維新、自由民權及財閥興起之地?

  在巨變中,原本的大城市又如何應對新世界帶來的衝擊?例如,橫濱作為「黑船來襲」首當其衝的城市,一般人如何習慣西洋的生活?而沒有天皇的京都,「傳統」文化跟「現代」間如何調適?

  本書係由「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網址:gushi.tw/)招募十多位青年學者共同發想完成,目的在網路資訊零碎的時代進行整合,提供日本現代史的體系性看法。全書集合共計十五篇台港年輕學人的作品,雖然每篇的深淺難易不一,筆法也互異,但從頭讀到尾,得以對日本現代的形成有一個具體的認識。了解日本的現代化,同時也會了解台灣與東亞現代的進程。現代日本形成的過程,是歷史、也是現在進行式,透過理解歷史和現在,我們將更加了解日本會走向甚麼樣的未來。

好評推薦

  台日文化經濟協會
  李明璁 社會學家、作家
  胡忠信 歷史學者、政治評論家、電視廣播主持人
  陳永峰 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京都大學法學博士
  楊斯棓 醫師.TEDxTAIPEI受邀講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