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孤獨的獵手(二版) | 拾書所

心是孤獨的獵手(二版)

$ 297 元 原價 330
夜晚是安靜的,空氣中有溫暖的雪松氣味。
她完全不想音樂的時候,音樂卻回來了。她靜靜而緩慢地聽著,
她能清楚看見聲音的形狀,她不會忘記它們了。
 
  1930年代美國中部小鎮,啞吧約翰.辛格,和他的摯友分居以後,來到米克.凱利家經營的旅舍租住。辛格一天三餐都在小鎮咖啡館解決,他的溫和平靜與總是善意的微笑猶如黑夜一顆星,成為人們傾訴的對象:富音樂天分的叛逆少女米克、工人革命家傑克、畢生付諸民權運動的黑人醫生考普蘭德,及看似冷漠無謂的咖啡館老闆比夫……這幾個找不到出口的靈魂在聾啞人身上尋求慰藉,以逃離生活窒悶……

  麥卡勒斯以梵谷畫作《夜間咖啡館》色調描繪美國三0年代一幅南方社會圖景,一個處於經濟大蕭條、黑白種族不平等、貧富差距明顯擴張的社會。透過幾位主角內心世界,寫透人類精神本質上的孤獨,及人與人之間命定般的無法相互理解,並藉由13歲女孩──米克的音樂天分和她對創作的執著,將人類對於「美」的追求做了淋漓呈現。儘管受限於環境,米克對音樂的熱愛歸於無疾而終,確是無聲而壯麗的一場追求。

  每個主角都代表社會上某一典型人物,渴望脫離牢籠、打破不合理制度,顛覆舊有思想,然而種種制約牢不可破,難以超越階級、種族與思想的鴻溝。每一個人都想傾訴,卻苦無知音……他們每個人都像是各自懸在不同位置的星星,因為相近的孤獨之色,看得見彼此,但也只能聊做慰藉,無能為力改變命運。
 
人物介紹

  ◆約翰.辛格:聰明慧黠的32歲聾啞人,他生命中最好的夥伴是另一個聾啞人──希臘胖子安東尼帕羅斯。同居十年後,安東尼帕羅斯精神異常,被他的表哥送到瘋人院。痛苦無奈的辛格遷居到米克.凱利家的旅舍,展開了另一種生活。

  ◆米克.凱利:對於旋律有神奇的記憶與感受力,在她13歲男孩般的裝扮下藏著祕密:擁有鋼琴、成為女人、當音樂明星、到下雪的外國旅行、傾慕家中的房客約翰辛格……然而一場接一場的家庭變故,使她離鋼琴家與音樂創作的夢想越來越遠,畢竟她只是工廠林立的小鎮上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兒。

  ◆傑克.布朗特:左傾的紅色革命家偶然來到小鎮,在一處遊樂場工作,常常在布瑞農的紐約咖啡館逗留,認為美國被邪惡的資本主義控制,在這種制度下世界裂成兩半,一邊是受奴役的工人階級,一邊是剝削他者的資產階級,他的使命是讓所有的工人都了解馬克思的思想,進而改善不平等的社會,他熱衷於向辛格闡述理想,過了好久才知道原來辛格聽不見。

  ◆考普蘭德醫生:一生致力於民權運動、期盼喚起黑人覺醒的老醫生,卻得不到周圍的人們包括自己兒女們的信任,黑人們漠視這種奮戰只求安全與溫飽。在他遇見辛格以後,相信辛格是唯一有良知的白人,或許能助他一臂之力,可是他自己的小孩被白人抓了被凌虐,他什麼也做不了,年邁並有肺結核的他注定是一位孤獨的鬥士。

  ◆比夫.布瑞農:夜間也不熄燈的「紐約咖啡館」的老闆,一雙冷眼觀察世事,思考發生的人事物之間的因果邏輯,他的咖啡館是小說的舞台中心,所有的人在這裡相遇、燃起人與人之間互信的火苗,身為老闆的他像一個局外人,只有一件事令他悸動難耐,那似乎是禁忌:中年的他心動於來店裡買香菸的13歲女孩米克。 

本書特色
  1. 傾訴的強烈需要、交流的不可能:書中主角各個渴求被人理解,他們傾訴的對象是一個啞吧,啞吧微笑但不說話,他們以為找到知音,然而啞吧從來不懂這些話。啞吧自己則將內心託付給一個瘋子啞吧,當瘋子啞吧走向瘋狂而離去,一切也就分崩四散。

  2. 孤獨的巨大,以及孤獨的無法超越:30年代美國南方,經濟大蕭條時期、共產主義思想興起,黑白種族長久的不平等……無論多麼努力都無法打破各種階級鴻溝。啞吧和摯友分離的孤獨、小女孩米克懷抱音樂夢的孤獨……幾個主角就像夜裡各自懸在不同位置的星星,因為相近的孤獨之色,看得見彼此,卻也無能為力改變命運。

  3. 梵谷(夜間咖啡館)的色調:一雙清泠的眼睛是「紐約咖啡館」的老闆比夫.布瑞農,他冷靜自制、觀察世事,他有故事卻不向人傾訴,他提供食物、啤酒和休憩空間,而不干涉其中。他開設「紐約咖啡館」從早到晚給予寂寞的人們慰藉,給予故事發生的舞台,走進咖啡館,是傍晚工人們熱鬧相聚的紫霞調、還有子夜歸零那種朦朧清冽的深藍調。

  4. 民謠敘事風:吟唱般節奏,帶領人們迎向連綿不絕的南方田園。
 
名人推薦

  陳玉慧、陳雪、張惠菁、張懸、焦元溥、大A
  小小書房 虹風、永樂座 石芳瑜、舊香居 吳卡密 推薦
 
各界讚譽
 
  • 卡森.麥卡勒斯的書,這是我讀的第二本,我無法抗拒地再度愛上她!她化身卅年代美國南方下層階級的小人物,為黯啞及痛苦發聲,為孤獨和憂鬱描繪,以完全的細膩感性,為我們觀察臨摹人類的心靈,以史詩般的文筆告訴我們,心是孤獨的獵手……在我的心目中,她不祗是廿世紀最重要的小說家,她的成就超過海明威!── 陳玉慧(旅歐作家)
  • 小鎮、孤獨、畸人、角落、街燈、夢境、想像、現實……我們所能想像與未曾想像的,關於最邊際最清冷或最溫暖的,關於心,關於生活,各種折角、形狀、愛的可能與不可能……卡森.麥卡勒斯冷靜且動人地為我們描繪出來了。──陳雪(作家)
  • 讀這本小說,我幾乎感覺麥卡勒斯筆下的聾啞人在生活的種種躁動前為我辯護。平靜,溫暖,沉默地辯護。──張惠菁(作家)
  • 「語言停止處,音樂開始時。」但當語言與音樂都不被理解,在堅強與失落攤牌之前,孤獨早已無聲來到。《心是孤獨的獵手》滿是憂傷失落,但不同的是,透過閱讀這本憂傷之書,你卻會聽到自己心裡的音樂。──焦元溥(音樂作家、廣播人)
  • 這是一本不企圖給人愉悅氣息,而是讓人不由自主渲染出哀傷的書。不譁眾可是取寵,不華麗然而精采。──大A(作家)
  • 自海明威、福克納之後,美國作家陣營沒有再出現高過這兩人成就的,反而,以典型個人風格為新的陣線,麥卡勒斯歸屬其中。──節自蘇童《一生的文學珍藏:影響了我的二十篇小說》。
  • 卡森的心時常是孤寂的,對於她想奉獻的事物,她的心是一位不倦的獵人,然而這是一顆上天賦予了光芒的心,驅散了它周圍的陰影。在她的作品中,我發現了自赫曼.梅爾維爾之後,我們那非詩歌類作品中不再擁有的強韌而高貴的精神。──田納西.威廉斯(劇作家、《欲望街車》作者)
  • 《心是孤獨的獵手》使人聯想一幅福克納的主角們住居於梵谷的畫作上。──《紐約時報書評》
  • 一本非凡的書……(麥卡勒斯)以勢不可擋的磅礡氣勢和把握寫就。──《紐約時報》
  • 毫無矯揉造作的虛假情感……對於人類靈魂之終究無法安慰和治癒有著驚人的洞察力。────克勞斯.曼(作家托瑪斯.曼之子)
  • 僅次於福克納的南方最出色作家。──當代美國批評家瓦特.愛倫
  • 南方最偉大的、最不負眾望的作家。──美國當代作家戈爾.維多
  • 麥卡勒斯小姐還有福克納先生,是繼D.H.勞倫斯殞落之後唯一具有原創詩情的作家。我更喜歡麥卡勒斯小姐,因為她寫得更清楚明白;和勞倫斯相比,我也更喜歡麥卡勒斯小姐,因為她不傳道。──英國小說家格雷安.葛林
  • 作家有兩種類型。外傾型是指創作受體內衝動而成,筆下的人物有著自己的命運,不完全受控於作家;內傾型是指作家的寫作完全是理性狀態下的創作,寫作的過程多在打磨技巧。顯然,麥卡勒斯屬於前者……她的作品是一座沒有彼岸的橋。──榮格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