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溪為臺灣中部地區最重要、水資源最豐沛的河川,因得天獨厚的坡度落差,擁有絕佳水力發電條件。台灣總督府於1941年提出十年電源發展計畫,因戰事停頓直至國民政府後逐步修復電力。1996年8月大甲溪主流沿線七座電廠及機組合併成大甲溪發電廠。整併後成為目前台灣最大的慣常水力發電廠,占全臺灣水力裝置容量24.51%。
本書作者從大甲溪河口一路溯溪而上,透過感性地觀察,以人文的視角爬梳歷史長河下大甲溪水力發電系統的歷史更迭與豐富人文故事,透過自然踏查、歷史考據、人物訪談等,以多元視角見證了大甲溪流域文化進程的真實面貌。
本書作者從大甲溪河口一路溯溪而上,透過感性地觀察,以人文的視角爬梳歷史長河下大甲溪水力發電系統的歷史更迭與豐富人文故事,透過自然踏查、歷史考據、人物訪談等,以多元視角見證了大甲溪流域文化進程的真實面貌。